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俄烏戰爭下能源短缺加劇 美國自顧不暇難挽危機

2022/3/22 10:39(3/22 21:2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尹俊傑紐約21日專電)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即將滿月,國際能源價格隨戰事拉長波動不止。美國雖是全球最大產油國,但政府推動能源轉型、業者為求生存不願增產,數十年來最嚴重能源危機逐漸成形。

俄烏戰爭2月24日爆發前,國際油價就因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趨緩帶動用油需求而走揚。俄羅斯揮軍烏克蘭後持續向歐洲供應石油,但部分煉油廠擔憂歐美政府制裁可能擴大而減少採購俄羅斯原油,促使國際油價在3月上旬衝破每桶130美元大關,攻上13年來最高點。

近兩週國際油價持續震盪,短暫回檔後100美元關卡失而復得。倫敦布倫特原油及紐約西德州中級原油(WTI)期貨價今天雙雙大漲7.1%,每桶分別收在115.62美元、112.12美元。

美國、英國為向莫斯科施壓,已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高度仰賴俄羅斯能源的歐洲聯盟(EU)暫未跟進,但內部已在討論是否要全面封殺俄羅斯石油。

這項制裁措施因德國帶頭反對而暫時作罷,但這不代表風向不會轉變。一旦歐盟27個成員國取得共識,以自身經濟痛楚換取讓莫斯科傷得更痛的結果,俄羅斯石油輸出將頓失一半買主,歐洲各國也將面臨能源缺口如何填補的難題。

如指望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化解這場能源危機,那無異是緣木求魚,因為美國早已深陷能源供不應求、通貨膨脹衝上40年高點的困局,遠水救不了近火。

2010年代的頁岩油革命讓美國躍居全球最大產油國,但國內產油仍跟不上用油需求,使得美國必須從中東國家及鄰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地進口石油。俄烏戰爭爆發前,美國進口俄羅斯石油只占整體約3%,對俄羅斯能源依賴遠不及歐盟國家。

3月初,美國與其他國際能源總署(IEA)成員國同意釋出6000萬桶石油儲備,期望減小俄烏戰爭衝擊油市供給的影響,效果不如預期。白宮接著嘗試接洽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領袖,指望這兩個產油大國能協助降溫油市,卻因雙邊關係不睦而碰壁。

在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無意增產緩解能源短缺的情況下,美國能否發揮能源大國實力、出手協助化解國際能源危機,值得探究。

就供給而言,美國頁岩油產業經歷野蠻擴張後2014年油價慘跌的教訓,又在2020年目睹COVID-19重創能源需求的慘況,近兩年來產油成長有限。在股東制約下,這些企業寧可顧好體質,也不太願意追求油價高漲帶來的短期利益。

其次是執政的民主黨重視氣候變遷議題,總統拜登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如在大力推廣電動車之餘鬆綁石油與天然氣產業鑽探限制,肯定會落人口實,淪為攻擊箭靶。

接著不免牽扯到利益。兩年前,國際油價一度因COVID-19疫情惡化而跌破每桶0美元,如今重新站上100美元大關,獲利回春的石化業者尚未賺飽就要在這個節骨眼增加供給,並不符合商業邏輯。

再者,美國頁岩油產業由盛轉衰,COVID-19大流行後掀起一波產業整併,企業高層重視的是財務紀律、自由現金流,為增產而加碼投資存有一定難度,產油量自然不易如油價一飛沖天。

這些是COVID-19疫情緩和、俄烏戰爭為油市投下震撼彈之際國際油價飆漲的結構性因素,美國多地加油站每加侖5美元以上(約每公升新台幣37.8元)的行情可能成為「新常態」,民眾在萬物齊漲的當下只能搖頭嘆息,盡量減少開車上路。

但能源價格高漲影響不只如此,民眾的通膨預期心理如根深蒂固,進而減少消費支出、拖累經濟成長,1970年代石油危機時期成長疲弱、通膨居高不下的停滯性通膨恐捲土重來。

馬基特公司(IHS Markit)副董事長葉金(Daniel Yergin)近期警告,油市將隨俄烏戰爭陷入大亂,世界掀起一場搶油大戰,「這是場供給危機、物流危機、支付危機,規模可能和1970年代不相上下」。(編輯:陳惠珍)111032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172.30.1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