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提出「四個應該」 分析:不願單獨調停俄烏
(中央社記者沈朋達台北12日電)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與高層近日紛紛對俄烏戰爭表態,雖強調「四個應該」,但立場依然模糊。學者宋文笛分析,中國只願在成功率高的時候,以多邊方式介入斡旋,以免背負罵名。
中國全國「兩會」11日剛落幕,即便外交並非兩會的主軸,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事正酣,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都透過不同場合表明中國立場。
習近平8日和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通話時提到:各國主權、領土完整都應該得到尊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都應該得到遵守;各國合理安全關切都應該得到重視;一切有利於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都應該得到支持。
王毅10日和義大利外長迪馬尤(Luigi Di Maio)通話時指,上述「四個應該」是「中方關於烏克蘭問題的最權威立場」。
不過,第1個應該被視為呼應烏克蘭訴求,第3個應該卻回應俄國反對北約(NATO)東擴的說法。中國的立場依然模糊。
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接受中央社電訪時分析,此次俄國發動戰事,讓中國難以自圓其說,因此只能模糊立場避免選邊站,「多提抽象大原則,少就實際議題作明確表態,也是另一種意義的戰略模糊」。
李克強11日在總理記者會談到烏克蘭問題時,除表示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還強調「發展雙邊關係從不針對第三方」。稍早前王毅在外長記者會,也指中俄關係是「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
宋文笛認為,這是中國試圖澄清外界猜測,否認事先知悉甚至默許俄國發動戰爭。
外界也關切,中國會不會介入斡旋烏克蘭戰爭。李克強昨天則表態,中國「願和國際社會一道為重返和平發揮積極的作用」。
對此,宋文笛分析,中國不希望在雙邊或三邊情況下扮演調停人,否則一旦失敗,反而背負罵名。他認為,中國或許願意採類似處理朝鮮半島核議題的「六方會談」形式,以多邊模式參與斡旋,一來會被視為「關鍵少數」;二來調停成功可獲聲望,失敗也不用單獨扛責。
不過,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助理教授曾偉峯12日在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舉行的「解析2022年中共全國兩會座談會」中表示,因俄國與北韓地位不同,與中國關係平起平坐,恐難採「六方會談」模式處理烏克蘭戰爭。
但他同意,調停俄烏衝突可能對中國有利,前提是中國要先確保俄國有意終戰,調停才能成功。
宋文笛則表示,俄國若願讓中國調停,雙方都有台階下,讓蒲亭(Vladimir Putin)看似並非在西方壓力下妥協,中國也可獲得國際聲望。但目前戰事未解,條件是否成熟仍有待觀察。(編輯:楊昇儒)1110312
- 2025/01/01 19:48
- 2025/01/01 18:39
- 2025/01/01 16:41
- 2025/01/01 11:32
- 2025/01/01 10:00
- 2025/01/01 07:3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