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習視訊會 美中巨輪相撞前轉向
(中央社華盛頓16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完成兩人有史以來最長的意見交流,專家認為,世界兩大強權領導人顯然意識到,先前的公開針鋒相對,雙方都討不到好處,反而可能很危險。
拜登自今年元月就職後,已與習近平通過2次電話,但因習近平擔心疫情,不願出訪,因此線上互動就成了兩人無法面對面接觸的次佳選擇。
英國廣播公司(BBC)特派記者麥迪文(Stephen McDonell)分析,中美關係已經惡化到某個程度,讓這場視訊會議有必要召開,部分原因也是試圖讓中美競爭不要因為誤解,而步上武裝衝突局面。
根據新華社,習近平在會談時說,中美兩國是兩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輪,「我們要把穩舵,使中美兩艘巨輪迎著風浪共同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
拜登則表示,身為國家領袖,他們有責任確保美中關係不轉向公開衝突。
麥迪文指出,一方面,看到兩人在戰爭可能爆發前轉向,固然令人高興,另一方面,兩人已經感覺到必須這麼做。事實上,如果觀察這次會談的氣氛,中美領導人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曾這麼友好。
他表示,兩人融洽地談論「地球村」,談到要「共同面對挑戰」,氣氛遠比今年3月,在美國阿拉斯加舉行的中美高層面對面會談時激烈互嗆,要緩和許多。
麥迪文稱,拜登與習近平顯然確實試圖重啟雙邊關係,令人期待這會具體改變全球地緣政治關係。
儘管如此,3個半小時會談期間,要得出結論似乎仍嫌太短。拜習會似乎只是交換意見,沒有實質突破。
路透社報導,美國高階官員稱,這場視訊會議的時間較原先預計要久,雙方討論台灣、貿易、北韓、阿富汗和伊朗等議題。
從美中各自發表的會後聲明來看,雙方都無意妥協,不願意軟化對導致美中關係來到史上新低點的各項議題的立場,尤其是台灣議題。也很難看出這次會談是否會有決定性影響。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表示,他們似乎在檯面上交換了對於所有議題的看法,但沒有宣布任何決定或政策措施。
他表示,或許未來幾天會有一些揭露,但如果沒有,這次會談就只不過是雙方各自照本宣科。他們似乎同意雙邊關係需要若干護欄與穩定,卻無法就如何辦到達成共識。
美國國務院前亞太助卿、現任亞洲協會(Asia Society)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PI)國際安全及外交部門副主席羅素(Daniel Russel)說,拜登和習近平花了10個月才走到面對面會談這一步,儘管只是視訊,但未來可以有更多期待。
他說,「我們不應該認為這只是一次性會議,而是一系列重要對話的開端,可以讓雙方在持續激烈競爭的同時,導向更穩定雙邊關係」。
羅素表示,希望中方能夠授權較低階官員舉辦一些更有權威性會談,但這只不過是開端,最終仍需要雙邊領導人更經常打交道。
北京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前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中國事務主任韓磊(Paul Haenle)表示,雖然這次會談能在短期穩定美中關係,但對於「雙方關係的長期結構性挑戰沒有任何實質論述」。
儘管拜習會缺乏明顯進展,部分中國分析家依舊感到振奮。北京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表示,這次會談傳達出「非常正面訊息」。
王輝耀表示,「我認為這將阻止雙邊關係向下沉淪,將會穩定中美關係一段時日」,並表示這應該有助緩和台海緊張情勢。(譯者:戴雅真/核稿:劉學源)1101116
- 2024/11/17 16:32
- 2021/11/17 02:58
- 2021/11/16 22:49
- 拜習視訊會 美中巨輪相撞前轉向2021/11/16 22:34
- 2021/11/16 22:09
- 2021/11/16 21:3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