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印度學者看拜習會:各自表述應付內需

2021/11/16 22:09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林行健新德里16日專電)「拜習會」落幕,印度學者認為,整場會談顯示各吹各的調,頗有各自應付「內需」之意;而習近平在開場致詞中未提台灣等敏感議題,可能意在與美國於高科技領域維持關係。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進行視訊會議。根據白宮的會議紀要,兩人談及雙方共同利益,也觸及彼此利益、價值觀與觀點相異之處。

這是兩人繼2月及9月通話以來,再次就各自立場直接溝通。

印度尼赫魯大學(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國際問題研究院東亞研究中心主任謝鋼(Srikanth Kondapalli)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有關台灣議題,拜登在公開致詞中強調依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和平解決兩岸議題。

但習近平卻隻字未提台灣及區域穩定相關議題,背後目的可能希望在高科技領域繼續依賴美國或維持合作關係,直到經濟「雙循環」策略成功為止。

謝鋼說:「中國在科技領域『韜光養晦』,但試圖在區域安全議題上『奮發有為』。企圖稱霸亞洲,最終把美國逐出這個地區。」

謝鋼認為兩人的開場致詞在基本立場上就少有交集,未來美中的衝突恐怕有增無減。

尼赫魯大學中國與東南亞研究中心教授狄伯杰(B. R. Deepak)今天也告訴中央社記者,兩人這次視訊會面可視為一次「破冰」,可能有助在亞太地理經濟及地理政治緊張之際,「再平衡」美中雙邊關係。

他說,觀察兩國政府各自對這場會議的媒體簡報,可以發現語調與趨向迴異以往,看來主要是為了應付各自的「內需」。

狄伯杰也提到,根據中方通稿,習近平向拜登傳達了中美相處的「3個原則」和「4個優先」等訊息,至於美國是否會「上勾」,只能留待時間證明。就目前而言,兩國的戰略競爭是不爭的事實,或許雙方已打開最高層溝通管道以因應這個新常態。

印度智庫「中國分析及策略中心」(Centre for China Analysis and Strategy)研究員夏海娜(Namrata Hasija)告訴中央社,拜習兩人可能希望藉由會議緩和美中緊張關係,但雙方緊繃已久,因此這場視訊頂多是讓緊張關係「稍微降溫」,不應預期它能大幅改善。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她舉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與習近平於2018年4月在武漢的會晤為例,當時兩人會面貌似產生許多火花,但實質效果卻有限。

有關台灣,夏海娜認為美國的立場很明顯,華盛頓料會繼續向北京施壓、並繼續支持台北。(編輯:韋樞)110111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拜習會落幕 談話內容、會後爭議一次看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