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研究:中資收購歐洲企業 背後常有政府影子

2020/10/1 12:24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華盛頓30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媒體引用一項研究報導,過去10年間,中國政府以股東身分,把手伸入中國公司收購歐洲各地企業的風潮中,而且經常是在層層疊疊的幕後運作。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引述荷蘭顧問公司Datenna BV的新研究指出,自2010年起,中國在歐洲的650件投資案中,約40%高度或中度涉及中國國有或國家掌控的企業,其中有些是高科技公司。

Datenna BV專門提供投資篩選及出口管制法規方面的服務,花了近4年建立企業所有權資料庫。分析師爬梳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企業註冊資料庫,得到上述結果。

Datenna BV發現,在許多歐洲企業合併案和收購案中,中國政府的影響力實際上隱藏在層層所有權、複雜的股權結構,以及由歐洲子公司出面執行的交易之後。

中國政府涉入這些案子的程度,凸顯歐洲政府缺乏一個像美國外來投資審查委員會(Cfius)那樣有力、積極的系統,可基於國家安全疑慮,擋下國際收購案。歐洲官員愈來愈擔心,歐洲企業會受制於外來影響力,喪失重要創新能力,尖端產業也蒙受侵害。

為彌補缺失,歐洲聯盟制定新規,將於10月11日生效,以預防外資帶來的潛在安全問題,中國正是頭號防範對象。

以中國由上而下的經濟模式來說,與政府有牽連的企業具有相當關鍵的地位,因為這些企業讓政府和中國共產黨得以在商界發揮極大影響力。西方國家政府及企業領袖長期批評中國公司掠奪及違反競爭規則,而這類行為背後常有國家給予的優惠補助措施撐腰。

如今,隨著北京對西方先進科技的胃口愈來愈大,令人擔心中國正收購歐洲的技術知識、謀求迅速超越歐洲企業,因此中國政府支持的企業在國際上也面臨愈來愈嚴格的審視。

在美國、澳洲等地,中國的華為技術公司、中興通訊及開發影音應用程式TikTok的北京字節跳動公司(ByteDance)相繼成為政治爭議;多數歐洲政府原本不願像美國總統川普那樣對中國採取對立態度,此刻壓力也愈來愈大,必須有所行動。

多年來,中國政府涉入歐洲併購案一事,幾乎都不受審查。歐洲審計院(European Court of Auditors)9月在一份報告中就表示,有關中國直接投資的官方資訊「不及時…零碎不全」,審計官員特爾波姆(Annemie Turtelboom)更形容中資是「資料黑洞」。

歐盟去年公布一份外來直接投資的報告,內容提到,中國國有企業在2010年到2017年間,執行了57件收購案。

德國、法國及已脫離歐盟的英國近期都行使權力,擋下一些交易案。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地區首席經濟學者賈西亞-艾雷洛(Alicia Garcia-Herrero)指出,歐洲的投資審查機制比其他先進地區鬆散,根本是誘使中國覬覦歐洲科技。

一些追蹤中國在歐洲金流的私人研究員曾發現,以價值來看,公開的收購案中,超過半數背後有中國國有企業的影子,例如中國化工集團2015年收購義大利倍耐力集團(Pirelli & C.),明顯是國有企業所為,更不要說其他規模較小、未公開,以及由歐洲子公司出面收購、因而避開審查的交易。

Datenna BV發現,總的來說,2010年到2020年間,中國企業收購了650家歐洲公司;而中國政府對其中161家中國企業具有高度影響力。

然而中國設在歐盟的商會近期表示,國家涉入不算什麼問題,國營企業都是「獨立決策」。

數年前的歐元危機導致葡萄牙、希臘、義大利等南歐國家出售昂貴的基礎設施給中方,美國顧問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發現,2010年到2020年上半年,中方在歐盟直接投資的1880億美元中,有56%來自國營企業。

近年,雖然因中國限制對外投資及歐洲對中資興趣降低,大筆中資開始減少,但與中國政府有牽連的企業,其股權結構通常很複雜,資金來源、涉及機構及層層所有權也很多,令人更難以判斷最終控制大權在誰手中。(譯者:曾依璇/核稿:嚴思祺)10910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