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小百科:韓戰停戰協定
(中央社倫敦27日綜合外電報導)韓戰從1950年打到1953年,最終以簽訂停戰協定收場,沒有任何一方能夠宣稱拿下徹底的勝利。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數十年來,由於和平條約始終未簽訂,因此停戰協定仍是技術上唯一防止北韓與美國南韓盟軍恢復戰爭的作法。
雙方原本就經常指控對方違反停戰協定,北韓近年來積極發展核武計畫、升高緊張情勢後,雙方互控更加頻繁。
兩韓1953年7月27日簽訂停戰協定時,談判工作早已因戰俘交換及南北韓分界線位置等擾人問題,歹戲拖棚了兩年。
協定由中國大陸和北韓的軍事司令官代表一方簽字,美國率領的聯合國盟軍指揮部(United Nations Command)則代表國際社會簽署,南韓並非簽約國,且停戰協定一直只被當作暫時性措施。
這份文件由美國陸軍中將哈里森(William K Harrison)和北韓人民軍大將南日簽署,當時目的是為了「在達成最終和平解決辦法之前」維持停火狀態,不過這個解決辦法至今仍沒有著落。
兩韓停戰協定目前仍是唯一確保朝鮮半島和平的方法。協定內容包括暫停公開敵對行為、兩韓之間設定寬4公里的固定界線作為緩衝區,也就是所謂的「非軍事區」(DMZ),此外也提供了移交戰俘的機制。
雙方承諾「不會在非軍事區以內、從非軍事區,或針對非軍事區從事任何敵對行為」,也不會進入受另一方控制的地區。
協定也要求建立軍事停火委員會(MAC)和其他機構來監督落實停戰協定。由雙邊成員組成的軍事停火委員會,至今仍會在板門店停戰村舉行例行會談。
兩韓在韓戰結束後相對和平,但局勢依舊高度緊繃,且南北韓邊界仍是全球最高度軍事化的國界。(譯者:中央社李佩珊)10607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