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電影專題英國策展人:台灣電影現象全球罕見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16日專電)倫敦獨立電影院「花園電影院」連續2年舉辦台灣電影專題。策展人克羅斯維特告訴中央社,台灣電影現象全球罕見,發展過程猶如「神奇煉金術」交織各種天時地利人和因素,幻化出的傑作已成全球電影瑰寶。
克羅斯維特(George Crosthwait)說,幅員不大的地區能在數十年間持續孕育內涵深刻的電影佳作,一部接一部,並延續相當品質至今,「我想不到另一個類似的例子」。
他提到1980年代的台灣新電影浪潮,指出當時除了正好出現一批非常有才華、意念也很強大的年輕一輩人才,還有特定的政治、歷史與文化條件配合,自然而然催生出獨樹一格的台灣電影佳作。觸角廣及歐美的全球發行網絡則接續推動這些作品走向國際。
克羅斯維特認為,台灣新電影浪潮不是想複製就能複製、也不是可預先擘劃製造出的現象。類似的現象有沒有可能再發生一次,他坦言,很難預測。
克羅斯維特是花園電影院(Garden Cinema)的專業策展人,曾在大學任教。他與另一名策展人、華裔的周佳去年主動規劃台灣電影專題商業放映,聚焦「新浪潮」經典,票房創電影院2022年開幕以來紀錄,部分場次一開賣即「秒殺」完售。
兩人今年乘勝追擊,在台灣的文化部支持下再度推出台灣電影專題,片單則擴大至更早期的經典影片及當代作品,並關注不全然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台裔導演。放映時間為9月5日至10月3日。
台灣電影在國際間推廣常走「影展」短打模式,像花園電影院這樣由在地機構主動規劃較長期的帶狀式放映則相對少見,更不用說是有利潤考量的商業放映。
不過,近年在英國陸續有在地機構主動策劃專題式、甚至巡迴英國各地的台灣電影放映,例如英格蘭西北大城曼徹斯特(Manchester)的大型藝文中心HOME、倫敦的當代藝術學會(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等。
這些都是常態營運、長期經營、具一定觀眾基礎的機構,因此即便不是每場放映活動都以商業因素為主要考量,就推廣台灣電影而言,也別具意義。
電影學者出身的文化部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組長陳斌全告訴中央社,花園電影院連續2年舉辦台灣專題,這一方面與台灣被視為重要的電影藝術產出國有關,另一方面也顯示台灣電影在倫敦享有一定的票房基礎。
克羅斯維特提到,倫敦有活躍、引人入勝的電影文化生活和極具探索精神的觀眾。此外,從2次台灣電影專題的觀眾組成看來,除了西方國家人士,還有許多華裔。大倫敦地區為數可觀的華裔人口也構成台灣電影票房基礎。
問他是在什麼情況下第一次接觸到台灣電影,克羅斯維特近日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說,很有可能是觀賞導演李安2000年的武俠作品「臥虎藏龍」,因為當時這部片在英國「大獲成功」。
不過,仔細一想,他提到自己年約18歲時,曾在倫敦一家二手DVD光碟店偶然看見導演蔡明亮2006年的作品「黑眼圈」。
他回憶,他當時根本不知道蔡明亮是誰,還特別打電話問影癡友人,覺得蔡明亮怎麼樣。友人說,蔡明亮「很棒」,克羅斯維特就買了「黑眼圈」DVD回家。初次接觸蔡明亮的作品,克羅斯維特說,他從沒看過像這樣的電影。
他坦言不確定自己「一試就喜歡」,但蔡明亮及其電影從此深入克羅斯維特腦海。多年後,他看了導演侯孝賢的「悲情城市」,當下「深受撼動」。
「我以影癡角度開始認識台灣電影,後來花了好長時間,才逐漸對(區域)地緣政治有較完整概念,並理解為何台灣會出現侯孝賢。」
克羅斯維特接著說,西方許多人可能看過侯孝賢和楊德昌的電影,卻未能恰當掌握,到底什麼是「台灣電影」或「身為台灣人」。
「我想,類似(花園電影院規劃的)專題確實有助西方觀眾開始建構理解台灣的框架。」
除了放映影片,花園電影院也邀請台灣導演、演員,以及英國影評人和其他專家學者,為觀眾「導讀」或舉行映後座談。
陳斌全說,許多人看過希臘名導安哲羅普洛斯(Theodoros Angelopoulos)的電影,但未必從一開始就能「看見」其電影中的希臘。專題式的電影放映有助觀眾循策展人提供的脈絡,開啟更豐富的觀影層次,並可能激盪出深具意義的辯論。(編輯:張芷瑄)1130917
- 2025/01/21 15:24
- 2024/09/23 13:46
- 2024/09/17 12:54
- 倫敦電影專題英國策展人:台灣電影現象全球罕見2024/09/17 07:58
- 2024/09/16 05:47
- 2024/09/13 22:1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