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4大避孕迷思 醫籲雙重避孕找回自主權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3日電)婦產科醫師指出,18到35歲女性常見4大避孕迷思,如調查發現高達1/5女性若有內射意外,會採用水沖洗陰部的錯誤方式處理,籲女性遵循「雙重避孕」原則,找回避孕自主權。
每年9月26日是世界避孕日,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民國105年台灣地區第12次家庭與生育調查研究」,國內20到35歲未婚女性人工流產年發生率約1.45%。
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長張芳維近日透過新聞稿表示,若以人口數推估,平均每年有2萬3千名女性進行流產處置,加上未登錄的黑數,恐怕還要更多。
張芳維指出,根據2023年最新避孕認知及行為狀況調查發現,18到35歲女性常見4大避孕迷思,包括僅靠戴保險套、計算安全期、體外射精來避孕,以及分不清楚事前及事後避孕藥的差異。
此外,若不小心發生保險套破洞、體內射精等意外時,雖然有66%女性會盡速就醫諮詢、64%服用事後避孕藥補救,但調查也發現,平均每5個女性就有1個用水沖洗陰部的錯誤方式緊急處理。
醫界建議最有效的避孕方式為「雙重避孕」,也就是男性全程正確佩戴保險套加女性規律服用事前避孕藥。張芳維說,根據最新網路調查統計,台灣事前避孕藥使用率不到5成、僅約35%,與德國54.3%、法國50.5%等歐美國家相比仍偏低。
對於事前避孕藥,女性常見如長期服用會傷害卵巢子宮等誤解。張芳維表示,比起藥物的副作用,非預期懷孕恐帶來更多的心理創傷,與更高的焦慮、憂鬱症風險。
他說,國外研究顯示,女性在意外懷孕至人工流產前,罹患憂鬱症的風險較有生育規劃的女性高出2.5倍,而女性因意外懷孕要人工流產前,40到45%的女性會出現焦慮症狀、約20%女性有抑鬱症狀;流產後心理痛苦會減輕,卻有高達約30%的女性在1個月後,仍會遇到情緒問題。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暨奇美醫院婦產部部長蔡永杰強調,目前已有使用天然雌激素、能有效降低副作用的事前避孕藥可以選擇,女性無須擔心藥物副作用而採用錯誤的避孕方式。(編輯:李亨山)112092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