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2 / 六都磁吸效應嚴重 學者籲推生活圈合作

2020/12/20 12:16(12/20 13:4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2010年12月25日包括新北、高雄、台中、桃園與台南改制直轄市。透過大規模的行政區劃調整,10年來「五都」在城市競爭力提升、發展與定位各有新風貌呈現,當然也面臨財政、城鄉差距等更多挑戰仍待克服。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俊華台北20日電)縣市合併改制10年,出現人口、資源都集中在六都,磁吸效應恐讓其他縣市邊緣化等現象;學者認為,沒有看到六都發揮領頭羊的實質效益,應推動共同生活圈合作,確保縣市資源公平。

2010年的縣市改制,是台灣從1950年起設置5市16縣後,首度大規模進行行政區調整,除原有的台北市外,原台北縣單獨改制,高雄縣市、台中縣市、台南縣市合併改制,桃園則在2014年改制,形成6都16縣市。

六都所占台灣土地面積約30%,但人口數占全台人數的比率卻將近7成,不僅人口集中在都會區,公共資源也過度集中在都會區,資源分配不均。

「富者越富,窮者越窮」,不願意具名的官員說,台北市還是最有錢,讓其他縣市的剝奪感更嚴重。統籌分配款如果沒辦法依人口數量、土地面積、經濟發展來分配,六都還是搶掉75%的資源。

至於改制10年來,民眾是否感受到生活變化?家住台中后里的洪姓小姐說,台中縣市合併改制後,前市長胡志強執政時,資源分配比較多投入在原市區;林佳龍擔任市長後,改把資源挪到原縣區,就市政建設來講,她對原縣區比較有感。

洪姓小姐也說,區長在改制後變為官派、屬於政治任命,市長換人就跟著換,此制度有好有壞,比較不好的是「會讓地方政治不太和諧」。

家住新北市蘆洲的簡姓先生則說,新北市改制後,生活其實沒有明顯差異,但可以感受到市政資源變多,基礎建設也變多。

新北市三芝的張姓先生則抱怨,以前「鄉」就是自治單位,可以做小型工程,但升格成直轄市後改為「區」,很多業務都要先報市府才能決行,「行政效能不如以往」。

當年的改制,是希望這幾個直轄市扮演領頭羊角色,帶動區域適性發展;不過,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陳立剛說:「目前沒看到非常實際的效益」。

「縣市整併是很難的行政工程,更是政治工程」,陳立剛說,台灣應該推動共同生活圈的合作,例如國外很多是採大交通、大軌道的工程,台灣可參考透過軌道或大眾運輸系統來建立都會圈共構概念,並確保16縣市基本建設要保持公平。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呂育誠說,從轄區改變來看,改制是政治問題;但從解決貧富落差,或資源重新調整的角度看,就是民生問題。六都架構下產生的磁吸效應、城鄉差距、遭邊緣化縣市民眾就業困難等問題,必須正視。

呂育誠也說,從民眾立場來看,合併與否不是重點,而是生活有沒有提升。傳統上談合併都很狹義,只針對界線或是轄區,大部分的人都沒有注意到機能;事實上,不管直轄市或是縣市,都應以合作取代合併。

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則認為,六都中例如台南市、桃園市本來就是都會化地區,升格前就有很多工商業進駐,原先就具有磁吸效應的條件,並不是因為升格才有;升格只是讓市政運作更有效率,並減少相關經費支出。

這10年來,不少學者專家從共同生活圈為出發點,主張台灣行政區應該再整併,例如:北北基、桃竹苗、中彰投、雲嘉南、高屏等。另有長期研究地方自治的黨政人士主張,台灣幅員不大,從中央到地方卻分成中央、直轄市(省)、縣市及鄉鎮4個層級,應該改為中央地方二級制,提升行政效率。

針對北北基合併構想,新北市長侯友宜曾表示樂觀其成,基隆市長林右昌認為,應該先談國家需要幾級的政府,要徹底解決問題,最好方式就是只分兩級政府。

考量縣市合併涉及政府體制、區域及國家整體發展,需要長時間規劃,總統蔡英文2016年上任後,推動區域聯合治理,例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及苗栗縣就成立「桃竹竹苗區域治理平台」,作為跨區域事務的溝通機制。

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陳立剛表示,有人主張應更大規模整併,從法律與現實面看,好處是會形成規模經濟,地方行政部門不會疊床架屋,但大規模整併會有治理上難度,畢竟地方治理是希望民眾跟首長親近,但轄區變大後就很難。

未來縣市是否可能進一步整併,李孟諺表示,因為事涉高度政治化,目前沒有進一步整併構想;縣市合併改制後,原本鄉鎮市都變成區,沒有鄉鎮公所及市民代表會,節省很多公帑,過去縣市長跟鄉鎮市長互相對立的狀況已經不見。(編輯:謝佳珍/林克倫)109122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3 / 縣市合併升格 影響基彰嘉年輕人就業意願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