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廊道契作高粱 省水省工收益好
2019/12/1 15:10(12/1 15:56 更新)
(中央社記者姜宜菁雲林縣1日電)全國模範農民高宗懋今年在雲林縣土庫鎮農會媒合下,與金門縣農會契作7公頃高粱,種植在高鐵沿線的黃金廊道,高粱耐旱、省水有助於緩解地層下陷,且收益比二期稻作好。
雲林縣土庫鎮農會總幹事黃萬聰表示,高粱省水、省人力、省成本,收益比水稻高,鼓勵農民可改種高粱,不要只種單一雜糧,也可提高國內糖食自給率、減少碳足跡。
高宗懋10年前返鄉務農,自然農法栽種友善稻米,5年前配合台南農改場種植高粱試驗品種,今年透過土庫鎮農會協助,與金門縣農會契作7公頃高粱,他另申辦轉作和節水獎勵,收益比二期稻作好。
高宗懋告訴中央社記者,他轉作高粱時,父母反對,其他老農看他成敗,例如今年8月大雨,二期稻作根部受損,間接影響到收成,他高粱田也被水淹沒,植株甚至出現枯萎,沒想到2週後長出新葉,如今收成量不減。
高宗懋指出,傳統水稻灌溉期約2至3天要灌溉1次,高粱生長期約100天,最多只要灌溉2次,去年二期作時他完全沒灌溉,省下抽水機電費,且約1個月巡視1次即可,也不太需要施肥或噴藥,省時省工又收益好,許多老農頻頻詢問希望跟進。
為了降低超抽地下水速度,搶救沉陷中的高鐵,農委會在高鐵沿線兩側1.5公里區域推動「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暨行動計畫」,輔導農民從事低耗水性農業生產,達到節水、提高農民所得的目標。(編輯:黃世雅)108120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