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配合大糧倉計畫 雲林玉米契作契銷展成果

2018/12/26 15:45(12/26 17:2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縣26日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推動大糧倉計畫的水稻轉作玉米,雲林縣以契作契銷模式,確保農產價格穩定,建立生產履歷及安全農業管理制度,今年二期種植面積1986公頃,建構新時代農業。

雲林縣政府與民間業者鮮綠農業科技公司,今天在西螺舉行大糧倉計畫成果發表會,展示包裝工廠及週邊產品,縣長張麗善與會分享成果。

張麗善指出,雲林配合大糧倉計畫生產玉米,以契作契銷模式,確保價格穩定,並建立生產履歷及農藥管理制度,民間業者做出最佳示範,帶引雲林農產進軍國際,希望有更多農民、農民團體及農企公司,加入農業轉型,發展優質國產雜糧,建構新時代農業。

雲林縣政府農業處長張鴻猷指出,今年二期食用玉米種植面積1986公頃,106年至107年飼料玉米(硬質玉米)面積506公頃,中央推動大糧倉轉作計畫,並未規定食用玉米要契作,雲林飼料玉米全採契作模式,食用玉米由業者與農民契作居多,都吸引種植意願。

張鴻猷表示,大糧倉計畫是積極推動的重要農業政策,希望減少水稻種植面積,轉作國產雜糧,提高雜糧自給率,進而強化食安,並同步發展農產品的儲存與行銷,提高農業競爭力。

在發表會上,鮮綠農技公司表示,今年契作面積規劃250公頃,實際種植150公頃,面積正擴大中,預計到明年目標600公頃,以「平價、精緻、健康、安全」為經營核心,生產優質農產品及周邊產品,為消費者、農民及公司創造三贏。(編輯:翁翠萍)107122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