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Meta目標打造最長海底電纜 串連全球5大洲

2025/2/18 11:02(2/18 11:1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海底電纜示意圖。(達志影像)
海底電纜示意圖。(達志影像)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倫敦17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科技巨擘Meta日前宣布計劃建造全球最長海底電纜,目標連接美國、印度、南非、巴西等地區,為5大洲提供「業界領先的連線功能」,並有助支援Meta人工智慧(AI)計畫。

綜合「衛報」(The Guardian)和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Meta宣布計劃建造長約5萬公里的海底電纜,比地球周長還長,名為「水域價值計畫」(Project Waterworth,暫譯)。

根據Meta說法,這條電纜將是目前為止最長的電纜,採用24對光纖(fibre-pair)系統,除了能提供更大容量,還將有助支援Meta的AI計畫。Meta旗下有社群平台臉書(Facebook)、Instagram和WhatsApp。

Meta在部落格文章中表示:「水域價值計畫將為美國、印度、巴西、南非和其他重要地區帶來業界領先的連線功能。這項計畫將促進這些地區的經濟合作、推動數位包容以及為科技發展提供機會。」

文中寫道:「例如在印度,我們已看到當地數位基礎設施大幅提升並獲更多投資,水域價值計畫將有助加速這個進程,並支持這個國家富有雄心的數位經濟計畫。」

Meta還說:「我們過去10年與各個合作夥伴推動基礎設施創新,開發20多條海底電纜。這包括部署多條業界領先的24對光纖海底電纜,相較其他新系統通常僅含8到16對光纖。」

海底電纜成地緣政治角力焦點

全球超過95%網路流量是透過海底電纜傳輸,但海底電纜易受攻擊或發生事故的特性引發各界擔憂,在地緣政治緊張和衝突期間也可能淪為目標。

電信市場研究公司TeleGeography表示,目前全球有超過600個眾所周知的海底電纜系統。

鑒於去年有重要的海底電纜疑似遭到破壞受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今年1月啟動巡邏任務,加強監控波羅的海(Baltic Sea)船隻。

英國國會相關委員會近來也要求提供證據,證明英國有能力保護海底電纜基礎設施免受威脅,以及證明在發生重大和長期中斷事件時,國家仍具備適當的韌性。

委員會當時指出,各界日益關切「俄羅斯和中國威脅海底基礎設施的能力,尤其是在緊張升溫或衝突加劇時期」。

Meta在部落格文章中表示,將把電纜系統鋪設到深達7000公尺的海域,並「在容易出狀況的高風險地區,例如靠近岸邊的淺水區,採用強化埋設技術,以避免船錨和其他危險造成的損壞」。

牛津網路研究所(Oxford Internet Institute)教授萊頓維塔(Vili Lehdonvirta)說,這項計畫似乎和既有路線不同,例如繞過歐洲和中國,避開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和南海的「地緣政治熱點」。

他表示,將美國與南半球主要競爭市場連結,或許可視為「強化美國在海外的經濟和基礎設施實力」。

科技大廠漸成海底電纜鋪設主力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谷歌(Google)去年表示,將建造連接非洲和澳洲的海底電纜,並宣布投資10億美元在太平洋鋪設2條新的海底電纜,以提升美國和日本的數位連結。

萊頓維塔表示,過去10年愈來愈多海底電纜是由大型科技公司鋪設,有別於以往是由大型國家電信公司集團出資鋪設,這反映大型科技公司的規模和地位不斷增長,能夠獨立為這類基礎設施提供資金。(譯者:盧映孜/核稿:張茗喧)114021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蘋果、Meta參戰 人形機器人競爭升溫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