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控制天氣可能成真?日學者研發抑制氣流技術削弱豪雨[影]

2023/11/9 16:37(11/9 18:2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圖為8月東京都港區天氣不穩定,出現局部豪雨、閃電。(共同社)
圖為8月東京都港區天氣不穩定,出現局部豪雨、閃電。(共同社)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東京9日綜合外電報導)日本的研究團隊正在開發能抑制大氣中的熱、氣流等技術以減緩超大豪雨帶來的災害,其中包含介入引起大雨的積雨雲機制、人工操作天氣等,計劃於2050年實際運用這項技術。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這項研究由京都大學、愛媛大學等6間大學及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等單位攜手,研究5種控制方式。

研究計畫主持人的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副教授山口弘誠表示,透過結合多種方式,將創建「能因應超出設想狀況之外的多層體制」。

之前有研究報告指城市地區及工業區的熱氣會在地表附近產生氣流漩渦,並生成積雨雲進而引發大雨,因而開啟這項研究計畫的契機。

研究團隊認為有效抑制積雨雲生成,可將大樓、工廠的排熱設備挪到通風良好處,同時設想利用大型風扇機把空氣吹到易蓄熱建築物的下風側,有望達到散熱效果。

另外,由於風在愈低處速度愈慢,而氣流漩渦的產生是因為風速差而造成,因此藉風扇機加速低處的風也可抑制氣流漩渦生成。

研究團隊2022年曾藉由電腦模擬抑制氣流漩渦,並根據2008年神戶市突發性大雨的數據計算,顯示控制氣流漩渦可讓峰值降雨強度減少27%。

研究團隊計劃在2026年開始室內實驗,2031年展開小規模室外驗證,2040年進一步擴大為大規模實證實驗,目標是2050年實際運用技術。(譯者:楊惟敬/核稿:陳亦偉)1121109

影片來源:ムーンショット型研究開発事業@JST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