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電腦研華相中溫控生產預測技術 交大團隊首創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25日電)交大團隊研發「工業物聯網溫控生產預測技術」,不僅節省調校製程的時間與成本,同時也讓廠商推出新產品時,生產參數快速到位。目前跟研華等4家廠商合作,應用到全球7個工廠、100條以上產線。
科技部今天舉行研究成果記者會。交通大學資工系教授曹孝櫟團隊在科技部計畫的支持下,歷時4年研發出「工業物聯網溫控生產預測技術」,透過蒐集數據與人工智慧技術,讓機器「溫故知新」。一方面透過即時品質監控,完整記錄下生產履歷;另一方面,預測新產品的製程參數,助廠商快速進入新品量產。
曹孝櫟以早餐烤麵包來解釋這項溫控技術,一般人烤麵包前都要調整烤箱的溫度與加熱時間,但是麵包種類、擺放位置都可能影響加熱效果與食用口感。工業物聯網溫控生產預測技術,就是確保不同人烤麵包,都可以烤出相同口感,另一方面精準預測參數,烤箱烤沒實際烤過的麵包也能有好的成果。
曹孝櫟指出,工業界常見問題包含精確的溫度控制流程,過程牽涉製程中參數間複雜互動,因此常常要仰賴老師傅經驗,透過頻繁量測與停機校正確保品質。以生產印刷電路板(PCBA)為例,導入技術後,產線上每個產品都有完整的生產履歷,可以彈性因應少量多樣的需求。
曹孝櫟表示,技術也幫助廠商開發時,推薦製程參數,讓新品可快速推進到量產階段,「過去有新產品時,廠商平均要測試4到12次參數,導入後大概有9成產品都可以不用再測試,大幅省下時間」。
研華科技技術長楊瑞祥指出,節省人力是其中的優點,但更重要的是能確保產品品質。研華專攻工業電腦,產品要在極端環境下持續運作也不能出錯,像是醫療領域。產品能確保較高品質與製造穩定度,連帶也能讓研華爭取到更好的價格與獲利,期待台灣產業一起往「高值化」發展。
曹孝櫟表示,團隊已與研華等4家廠商合作,在全球超過7個工廠、100條以上產線導入技術,最長使用時間已經累積超過40個月,總效益超過每年新台幣5000萬元。(編輯:潘羿菁)109112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