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證實月幔組成物質是橄欖石
(中央社台北16日電)月幔由何種物質組成,一直是難證實的謎團。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藉由「嫦娥四號」對芬森(FINSEN)隕石撞擊坑「濺射物」的數據分析,證實月幔組成以橄欖石為主的推論。
關於月球早期演化的理論認為,月殼由是岩漿中較輕的斜長石等成分上浮結晶形成,而像橄欖石、輝石等較重的礦物則下沉形成月幔;但此月幔組成理論,迄今未能被具體數據所證實。
有學者提出假設認為,隕石撞擊月球所形成的環形山、猶如一口深鑽井,有可能因為隕石撞穿月殼,進而將月幔的物質成分「濺射」到周邊月面;而最佳檢驗地點是位於月球背面、直徑達2500公里、深13公里,也是最古老的隕石坑:南極-艾特肯盆地(SPA)。
嫦娥四號(CE-4)探測器今年1月3日成功降落SPA的馮卡門隕石坑,此處的月球表面相對平緩有利降落,且不遠處即是芬森小隕石坑,其被撞擊後噴濺外射的物質,有可能散落到這裡。
北京青年報報導,玉兔2號月球車與著陸器分離後,其攜帶的紅外線成像光譜儀獲取到兩個探測點的高品質光譜數據;經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李春來所領導的團隊分析發現,與月球正面的玄武岩質光譜吸收特徵存在顯著差異。
分析顯示,馮卡門隕石坑的月壤物質中橄欖石相對含量最高、低鈣輝石次之,僅含有很少量的高鈣輝石;研究團隊認為,此礦物組合是芬森小隕石坑的「濺射物」,源於月幔的深部物質,證實月幔富含橄欖石推論的正確性。
此次研究成果於美東時間5月15日下午,在「自然」(Nature)期刊線上發表,題目「Chang'E-4 initial spectroscopic identification of lunar far-side mantle-derived materials」,由中國國家天文台、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所與地球化學所等3單位共同完成。(編輯:林克倫/沈朋達)10805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