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及安置機構兒少性侵案訪查 人權會提9項政策建議
(中央社記者陳俊華台北8日電)人權會今天舉辦校園及安置機構兒少性侵害系統性訪查案專案報告發表會,人權會副主委王幼玲說,這次共訪查74案,感謝受訪者分享被害經驗,揭露結構性問題;專案報告提出9項政策建議,盼政府機關能找到可行且具體的改進辦法。
國家人權委員會今天舉辦「你的聲音種下改變的種子-校園及安置機構兒少性侵害系統性訪查案專案報告」發表會,由督辦委員張菊芳、田秋堇、蘇麗瓊發布訪查結果,並邀監察院副院長李鴻鈞、人權會副主委王幼玲、行政院政務委員林明昕、教育部長鄭英耀、司法院大法官朱富美等人出席。
王幼玲致詞時指出,這是人權會在2020年成立後的第一個系統性訪查案,據統計,最近10年每年都有8000到1萬名性侵害被害者,其中半數是未成年兒少,2023年性侵害通報案件中,未滿18歲的被害人占54.76%、共5155人,這數字令人震驚、痛心。
王幼玲說,人權會希望傾聽被害人聲音,了解結構性問題,這次共訪查74案,其中2/3是性侵害被害人、1/3是重要他人,感謝參與訪查的受訪者;人權會將積極與政府機關、民間團體合作,制定相關法規、建立安全合宜環境,減少甚至消弭產生兒少性侵害的可能因素。
林明昕表示,雖然已研修兒少權法、兒少性剝削防制條例、建置性影像處理中心等,但這份調查報告提醒大家,人權受侵害情形依然存在,需要更加重視,學校與安置機構性侵案件也需要更多關懷;要持續營造真正友善社會氛圍、支持兒少勇於發聲、重視兒少表意權。
張菊芳指出,訪查對象是在18歲前曾在校園或安置機構中遭性侵害者,以發生在被害人6歲到12歲間比率最高;受害樣態是猥褻最多、性交次之,但許多是遭長期、多樣態的性侵;加害者以男性占9成5,案件8成是男性對女性的性侵害;加害者身分別有6成是教師,包含運動教練、社團老師等。
張菊芳說,受害地點以校外私人空間最多,其次才是校內;師對生的性侵害涉及權力不對等和權力濫用、生對生的性侵害案,多數是同儕朋友,且加害者經常是2人以上,是霸凌行為伴隨性侵害,教師如果敏感度不夠,就沒辦法及時發現,將加劇被害人被排擠的狀況。
張菊芳表示,透過專業訪查整理、分析結構性問題,歸納出是法令、政策不足或是執行面問題,提出9項政策建議,希望促使政府機關、學校機構能面對問題,找到可行且具體的改進與解決辦法,幫助校園機構有效從預防、辨認、通報、處理兒少性侵案,希望結構性問題不要再發生。
蘇麗瓊指出,9項政策建議,包括避免責備被害人、建立完整支持環境;落實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CRC)內涵,維護兒少表意權及身體自主權,防範性侵害發生;強化性平教育,優先加強教育人員的性別敏感度;建立友善安全的校園環境及師生倫理界線。
蘇麗瓊說,另外也要建立調查獨立性,強化性平事件處理相關機制;避免被害人在處理階段的二度傷害,加強訓練性侵害案件處理人員的知能與執行技巧;增進校園性平承辦人員及安置機構員工的支持機制;改善兒少性侵吹哨者保護機制不足問題;延長性侵害案件追訴權時效。(編輯:蘇志宗)11401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