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94歲老兵憶八二三:一個通信班出去剩一半回來

2018/8/22 10:24(8/22 19:1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22日電)民國47年發生的八二三砲戰,當年參戰官兵早已步入晚年,即便行動緩慢、白髮蒼蒼,高齡94歲的老兵葛傑仁,憶起當年為維持通信正常,在砲火中搶修天線電纜的過往,仍是心有餘悸。

47年8月23日的午後,金門醞釀著一股不平靜的氛圍,根據金門防衛指揮部史料,約晚上6時30分,自對岸而來的砲彈瞬間從天而降,開啟了有「第二次台海危機」稱號的八二三砲戰,在短短2小時內落彈4萬餘發砲彈,官兵傷亡慘重,也造成當年金防部副司令趙家驤、章傑及吉星文身亡。

「作戰靠指揮,指揮靠通信」這句話,即便是21世紀的今天,仍被軍隊奉為圭臬,當年八二三砲戰期間,即便有再多的砲彈落下,只要通信設施毀損,負責通信作業的士兵仍得在砲火中重建通信管道,危險程度不可言喻。

中校退伍的老兵葛傑仁雖然已高齡94歲,頭髮白了、行動也慢了,但憶起當年撤退來台及砲戰的點滴,仍難掩情緒上的波動;訪問這天,記者來到位於新北市板橋的榮譽國民之家,葛傑仁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身穿西裝褲、黑白相間的衣服,穩健地坐在藤椅上,操著濃厚的鄉音、娓娓道來那些年的烽火歲月。

葛傑仁說,當年他是防空情報雷達排長,負責維持指揮通信的順暢,戰事發生時他是視死如歸參戰,雖然毫無恐懼,但午夜夢迴時,總是想起戰事發生時,心裡的感受是「向前看前途茫茫,向後看絕子絕孫,向左右看無依無靠」,早已抱著必死的決心作戰。

他回憶,砲戰初期並沒有安全地點可以躲藏,加上共軍的砲彈時常將雷達、天線及電纜「炸個精光」,砲彈來襲時官兵都在碉堡、地下中躲藏,但戰爭發生時不可沒有通信,這時的通信作業兵都在砲火中犯難搶修。

也因此,一個通信班排出去,往往只剩下一半的人回來,甚至有官兵在碉堡內目睹在外的通信作業兵遭砲彈炸死,令人不勝唏噓。他說,同營的士官長也因此陣亡,目前供奉在大直忠烈祠,當他前去祭拜時,戰事有如歷歷在目。

葛傑仁身邊許多袍澤均亡於共軍砲彈下,講起這段往事時,他總時而沈默,又時而無語,但他仍淡定的講述現代人因太平盛世而無法體會的戰爭無常,也提及他撤退來台的故事,及因為共產黨的原因,導致他未能與父親見上最後一面的遺憾。

時間回到民國35年,也就是八二三砲戰前12年,出生於農務世家的葛傑仁原本與家人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卻遭共產黨清算鬥爭,被迫離開家鄉,開始了「逃共」的生活。

38年,廣為人知的「西元1949年」,當時葛傑仁不顧家人的反對加入國民黨軍、離開上海,但誰也沒想到,離開後沒多久,國民黨軍卻節節敗退,葛傑仁隨軍撤退來台,對他來說,曾經以為是一時的暫別,卻成了再也無法與家人相見的永別。

葛傑仁說,78年開放探親時,他抱著希望訂了機票回鄉見父親,沒想到那時才知道,原來父親在40年時就遭共產黨以反革命的罪名,在村民面前槍殺示眾、祖父也被以同一罪名關在勞改營內病死。

他回憶,當年國台辦官員曾向他說:「這都是歷史的悲劇,放下吧。」但他仍不諒解,認為「歷史的悲劇都是人為引起的」。葛傑仁感嘆的說,他曾擁有良田數百畝、家人與房子,卻因為共產黨,房子燒了、錢沒了、地不見了、家人被殺了,就連墳墓也被推倒了,連想祭拜他父親的機會都沒有。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但葛傑仁並未因此自怨自艾,來到台灣後他認識了現在的老婆,結了婚生了4個小孩,兒女現在也在國內知名的電子公司任職,各有一片天。為了不打擾孩子,他與老婆居住於新北市板橋榮譽國民之家,環境好、設備佳,讓他很感謝台灣這個國家,給了退伍軍人這麼好的退休生活。

「當初我一人來台,如今全家滿堂!」葛傑仁說,雖然未能見到父親最後一面是他人生的遺憾,但現在兒女都有好工作、好對象,一家人也相處得很融洽,也結識了這麼完美的老婆,對於現況,他已感到很幸福、滿足。(編輯:楊凱翔)1070822


延伸閱讀》金門大膽島神雞和靈犬 八二三砲戰守護官兵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