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善:長期蹲點 翻轉貧窮求土地稅收正義
九合一選舉 決戰雲林縣(2)(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縣12日電)雲林縣長選舉,中國國民黨提名現任不分區立委張麗善參選,她以長期蹲點的在地人,提出翻轉貧窮、土地規劃利用、中央統籌分配款的稅收正義,創造雲林人的光榮感。
張麗善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侃侃而談心繫雲林發展的在地情懷,並對雲林縣長選舉發出心聲,她說:「雲林人曾經很寬容給一位過客機會,為何不給在地人一個機會?」
張麗善在2014年縣長選舉的政見,其中「提升雲林競爭力三支箭」受到相當矚目,提出以人為本的大服務雲林、創造大就業的魚池計畫、人才培育的大樹林計畫等;她在敗選後表達不敵大環境浪潮的心聲,但她說沒有灰心,繼續服務基層,這份諾言與行動,在雲林許多角落都看得到她服務身影中得到印證。
今年張麗善再獲國民黨提名參選,對於外界有回鍋之說,她斬釘截鐵說,不認同這種看法,應該是「長期蹲點地方努力經營10多年」,如果不是對這塊土地與人民有感情,熱情是無法源源不斷的。
張麗善感謝雲林鄉親一再給予肯定與鼓勵,她說,「如果民眾仔細看張麗善這個女性,到底用什麼樣的心情,持續不斷在雲林地方服務與經營」,就可看出她是信守承諾、熱情、負責任的人。
她指出,自己曾經沒有任何頭銜,但不改初衷,若說每一次參選是老天給機會,倒不如說是人民的支持,讓她有勇氣持續走下去。
張麗善舉例,無論是高鐵雲林站、湖山水庫、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台78線雲林東西快速道路連接台61線西濱快速道路的高架化等,都是她胞兄前縣長張榮味、她與姪女立委張嘉郡延續努力的成果;如今雲林的幸福指數在全台縣市敬陪末座,人口外流、就業機會低落,現在變成又老又窮的縣。
她表示,其實仔細一想,雲林有很多方面在全台排名第一或名列前茅,可能連鄉親都沒想過雲林有這些輝煌紀錄。
她說,「創造雲林人的光榮感很重要」,雲林有很多光榮紀錄,例如蔬果產量最大是台灣糧倉,且是雞鴨鵝豬飼養大戶,民以食為天,食物品質安全又新鮮,是宜居的安心環境;很多祖廟如包公、張李莫千歲、關聖帝君、武財神、媽祖等,宗教觀光可以好好做,將香客變成遊客,帶動農特產銷售,相得益彰。
張麗善認為,要翻轉雲林的貧窮、增加光榮感,首先要讓青年願意留在家鄉或回鄉,農業要精緻化及大面積耕種,以創造農業新機會,再者,她在立法院提出「農民職業災害保險」,目的在創造農事職業的保障,讓農業經營從土地到農民都有保障。
她進一步指出,積極爭取國土計畫法中鬆綁對雲林農業發展區的限制,這項法案最後將授權雲林縣政府規劃土地利用,縣府有很大主導權,她站在全民立場制衡中央,但若雲林農業區規劃有問題,縣府卻不敢與中央抗衡,農業區的劃設將使得城鄉發展受限,農地的利用限制與價格縮水,將更擴大城鄉差距。
張麗善說,雲林綠色執政以來,推動農業首都及綠能首都,一個貧窮縣份卻要背負糧食自給率與能源發展的兩大國家政策;她提出「土地正義」也要轉型。
她認為,國土計畫法中劃設農業發展區,要有受損縣市與受益縣市之別,土地劃設較多農業發展區的受損縣市,由劃設較少農業發展區的受益縣市補貼受損縣市,實現公平正義的對地補助及提高補助金額,考量農地繼承與購買的意願,要端出讓農民無後顧之憂的措施,這樣才合理。
張麗善提出另一個要實現的轉型正義是「稅收正義」,她說,雲林有亞洲最大的石化產區,每年上繳中央稅收新台幣500億元以上,結果中央統籌分配款卻只有1.6%的4.3億元,「貢獻最多卻又貧窮,這樣有道理嗎?」
她爭取中央對招商有功的地方政府提高專款補助,包括電力促協金也要分享地方,實現合理的稅收正義,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源投入建設與創造機會,這才是城鄉均衡發展的真諦。
對於再度挑戰雲林縣長選舉,要以什麼條件展現足以擔當,張麗善說,「民意是設定任何政策與目標最重要的基礎,民意是最大動向,符合民意為重,會用心傾聽民意」,她在地土生土長,長期以來走過故鄉每一個角落,用心傾聽,深深瞭解地方需求與民意心聲。
護理人員出身的她語重心長地說,看到鄉親年邁、獨居老人、隔代教養的情形,自己產生強烈心情,「我要成為他(她)們最大的後盾與依靠」,希望創造機會讓青年留在家鄉,「就算做得再好的長照,但是沒有辦法給長者家庭的溫暖」。
她在立法院提出「親屬照顧津貼」目的在此,更一直告訴自己「雲林是我的家」,要守護這個家,讓鄉親感受到尊榮感,也能感受到家的幸福快樂。
張麗善表示,長期在基層,與鄉親在一起,看到雲林老年人對長照的真正需要,看到青年留在家鄉對就業機會的期盼,看到農民對農業經營保障的需求,民意心聲的傾向就是政策的重要方向,「瞭解情況」就是她能當縣長的最佳條件,一個在地深耕、有心改變雲林的人,希望所有鄉親給她機會,為雲林開闢新願景、展現新未來。(編輯:唐聲揚/吳佳穎)107071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