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推兩岸融合 學者:台灣優勢在社會
(中央社記者繆宗翰台北7日電)國立政治大學社科院今天舉行研討會,討論19大後兩岸情勢發展。面對近年中共持續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多名與會學者表示,台灣的優勢在於高度自由的社會型態與軟實力。
政大社會科學院今天上午舉辦「十九大後兩岸關係的機遇與挑戰-從經濟、政治、社會三個視角談起」研討會。
前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委林祖嘉首先在專題演講時指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第19次全國大會政治報告中,提及中共2020、2035、2049年階段性目標。其中,2049年必須「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要求」,對台工作是否包含在其中,值得深思。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則在座談時分析,兩岸僵局短時間不會改變,因為雙方都沒有意願改變底線。習近平有強烈的使命感,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因此,陸方推動統一進程勢必有軟有硬。硬的針對外交、軍事、兩岸溝通,軟的仰賴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政大東亞研究所長王信賢則認為,中共19大前,中國大陸媒體乃至學者智庫對台灣的論述多有雜音,但19大後全都消失,服膺在政治報告中的「更加自信發展」。代表陸方各界相信,只要按照習近平提出的藍圖發展,自然能吸引台灣。
王信賢指出,面對中國大陸經濟勢力崛起,台灣過去經濟強項不再,政治制度也因為政黨鬥爭無法吸引中國大陸人民。但台灣社會高度言論自由反而是中國大陸民眾最羨慕的,這點應該多發揮,讓中國大陸民間保持「台灣是中國改革開放很好參照對象」的憧憬,會是台灣最大保障。
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執行長陳德昇則以台灣青年赴陸創業為例,表示中國大陸學生高度評價台灣社會,對台灣人情社會非常肯定,台灣的年輕人要從社會人心體制優勢找到主場優勢,並將優勢發揮出來。這不僅是個人利益參與,也是安全憑仗。
林祖嘉則表示,中共推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台灣政府確實很難因應,但台灣是民主開放社會,因此應該要盡量開放才有更多自主機會。不僅應接受與陸方合作機會,也應盡力爭取加入如「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等多邊組織,只有更開放強大,才能不用擔心陸方的競爭。106120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