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壢事件40載 許信良:欣見台灣民主
(中央社記者吳睿騏桃園18日電)中壢事件發生至今已經40年,回顧台灣民主史,許信良認為它是台灣民主的起點。桃園市長鄭文燦也認為,帶來桃園地方自治史首次輪替的中壢事件別具意義,更是台灣民主重要指標。
前桃園縣長也是中壢事件關係人許信良受訪表示,40年前在中壢發生的事件,讓40年後的台灣成為全世界最自由、最開放、民主的國度。回顧這段歷史,台灣40 年來的發展令人感到欣慰,因為在他年輕時,台灣並非如此民主。
許信良告訴中央社記者,他20多歲到英國讀書時,看到1960年代全世界蓬勃的大學生運動,人家的社會民主、自由又有人權,但國外的學生還在要求更多,讓台灣去的留學生,尤其學習政治的許信良更感羞愧,這個動機讓他決定回台灣時,要為自己世代的尊嚴做些事。
那時候外國學生看前總統蔣中正統治的台灣,就像我們現在看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統治下的北韓般,許信良感嘆的說,現在年輕人生在民主社會享受民主,卻不知民主的可貴。民主最大的價值就在讓每個人都不受壓抑,徹底發揮潛能,台灣年輕一代最可貴的就是創意,這都是只有在民主社會才有的產物。
許信良表示,中壢事件有其客觀歷史意義,不會因人們的喜歡與否而改變,在未來的歷史裡,其重要性會更突顯。因為中壢事件直接衝擊國家民主,沒有當年的中壢事件就不會有美麗島事件,它是台灣今日民主的起點。
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中壢事件是台灣民主運動史重要指標,也帶來桃園地方自治史上第一次有意義的輪替。台灣40年來的民主化軌跡,從「一黨獨大」的威權年代,進入現在「每一個人的社群平台都是發聲管道」的自由年代,印證台灣民主化是一個又一個政治斷層,告別過去迎向未來,中壢事件,就是一個政治斷層。
鄭文燦指出,許信良的桃園縣長競選活動,是一個牽引民心的成功典範。當時許信良以貨車當宣傳車進行街頭演講;出版省議會問政實錄「風雨之聲」,介紹自己追求公義的政治理念;改編民眾朗朗上口的「四季紅」當作競選歌曲。在威權體制巨大的陰影下,以群眾力量為後盾,贏得不可能的選舉。但假如沒有中壢事件,最後是否會宣布許信良當選,恐怕也不得而知。
「沒有中壢事件,就沒有美麗島事件,也就沒有台灣的民主化」。鄭文燦說這是寫入歷史的教材,也是戰後台灣人民追求自由的濫觴。
鄭文燦表示,當年許信良認為台灣民主的座標及力量來源是台灣人民,因此無論是在海內外,最終都要回到政治人物生命原點。去國懷鄉10載,一心一意想回台灣的許信良用行動說明自己的政治理念,激發台灣人民用行動追求民主。
鄭文燦說,40年過去了,或許很多人對於中壢事件印象模糊,甚至不了解。但重新回顧那偉大的年代,街頭的熱情、自由的渴望以及追求公義的努力,即使威權時代過去了,仍是民主自由的台灣應該永遠的堅持。1061118
延伸閱讀》中壢事件仍有許多謎團 第一線記者難忘當年情勢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