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禁忌到元首道歉 228走出轉型正義
(中央社記者李淑華台北23日電)從禁忌到封塵史料出土、乃至於國家元首公開道歉,228事件曾經40年不見天日,如今屆滿70週年,除總統蔡英文將出席中樞紀念儀式,海內外也有許多活動,走出台灣的轉型正義。
「不能說、也不敢說」,228在50年代,曾是台灣社會的政治禁忌,尤其戒嚴時期,更是被視為討論的禁區,直到80年代民間打破禁忌提及228,自此228才又重見曙光。一轉眼今年即將屆滿70週年。
228事件是台灣現代史最重要的事件,也讓台灣緊接著實施長達38年的戒嚴,不但造成許多民眾在白色恐怖時期死亡、失蹤、監禁,也影響並造成台灣社會族群的對立和衝突。提及228肇因,時間回到70年前,1947年2月27日在台北市天馬茶房前一場查緝私菸引起的官民衝突,為228事件鳴起第一聲槍響。販菸遭打傷的林江邁這三個字從此成為日後228史料必被提及的名字。
林江邁兜售香菸時與國民政府專賣局武裝緝私人員發生衝突,緝私人員用槍托打傷了她,引起民眾憤怒與圍觀。當時緝私員向人群開槍示警,打死了一名抱不平的群眾。這場緝私血案激起台北市民的憤怒,隔天28日上午,四、五百人發起遊行請願,衝撞公署大門,要求行政長官公署「嚴懲殺人凶手」。警民爆發衝突,台北市的學生展開罷課,上街遊行。
當時奉派到台灣擔任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的陳儀未能妥善處理,228不安的情緒蔓延全台。後來,陳儀將情況匯報給南京的領導人蔣介石。在南京的黨政要員商議後,認定為「暴亂」,為維護政權穩定,急令軍隊增援台灣,大規模的暴力鎮壓隨之而來。
此後的40年間,受到威權統治影響,228長時間成為討論的「禁區」,受難者及其家屬只能將冤屈深埋心底,不敢公開談論,更遑論平反。
直到80年代,民間組織提及228,打破禁忌,包括1986年3月台灣人權促進會舉辦座談會,同年9月民主進步黨成立,在行動綱領第51條規定「公布228事件真相,並定該日為『和平日』,以期化除省籍歧見」。
1987年228事件40週年,由228和平日促進會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開啟平反228的運動,呼籲政府與社會大眾正視歷史的傷痕,撫平傷痛。
自此,228受難者家屬終於打破40年的沉默,道出心中的痛苦,甚至走上街頭,要求公道。1989年,原本屬於禁忌的話題,也搬上了大螢幕,導演侯孝賢拍攝的「悲情城市」提及了228事件。
228事件不再是禁忌,除了史料出土,到家屬站出來口述歷史,逐步充實了228的史實。
政府方面,前總統李登輝於1988年2月22日談及228事件,「眼睛要看前面,不要看後面,要把心裡的黑影拿掉,拿出對國家的信心」;後來李登輝並找女兒李安妮前去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聽取研究員賴澤涵有關228事件的研究及政府應如何處理的意見。
1988年3月9日,官方第一次公布楊亮功在1947年的「228調查報告」。同年8月,由民間興建的全台第一座228紀念碑座落於嘉義市。
1990年,立法院在當年228紀念日即將到來的2月27日院會,全體為228事件死者默哀1分鐘。
1992年,行政院公布「228事件研究報告」,並成立228事件研究小組,建立228紀念碑、228公園、228紀念館等。根據這份研究報告推估,228死亡人數為1萬8000人至2萬8000人。
1995年公布「228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行政院並成立「財團法人228事件紀念基金會」,受理228事件的補償申請、核發補償金。
1996年,李登輝成為首位為228事件公開道歉的總統。
1995年補償條例通過至今,根據228基金會統計數據,20餘年來,截至2017年5月23日止,賠償金申請受理件數共2822件,成立件數2301件,審定補償金額新台幣72億2950萬元,審定補償人數1萬31人。
2006年7月行政院核定為「228國家紀念館」館址;2011年2月28日,「228國家紀念館」正式開館營運,邁入228平反運動的新里程碑。
除補償外,228的真相也亟待追查與釐清,因此究責不斷被提及。部分228受難者家屬要求將蔣介石列為元凶,還有家屬認為蔣介石必須為228負起最大的責任。
90年代後,228不再是敏感的話題,官方不斷反省道歉,除李登輝外,前總統陳水扁、馬英九也在任內的228紀念日道歉,總統蔡英文今年也將出席22870年中樞紀念儀式,除致詞外,也將頒發回復名譽證書。
蔡總統曾於2011年時任民進黨主席撰文「寫給未來的228」,她說,「沒有民進黨的228,也不應該有國民黨的228。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228,那是整個台灣的228。它的歷史真相不應該隨著政黨輪替而輪替。」
當時蔡總統期許,「我們不只在228事件上才守護正義。我們每天都要做好,要幫助所有被不公平對待的人民,他們的苦難需要一個更好的政黨來幫他們化解。民進黨就是這個政黨,我們責無旁貸,必須正視自己的歷史任務」。106022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