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專家:日本狂牛症最後病例已逾7年 應不構成威脅

2025/3/7 18:39(3/8 16:4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衛福部擬開放日本全牛齡牛肉進口。(示意圖/圖取自Pixabay圖庫)
衛福部擬開放日本全牛齡牛肉進口。(示意圖/圖取自Pixabay圖庫)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7日電)衛福部擬開放日本全牛齡牛肉進口,讓消基會憂心狂牛症風險仍在。專家今天說,感染狂牛症

狂牛症

狂牛症是牛海綿狀腦病的俗稱,是傳染性海綿狀腦病。

  • 病原
    由有感染力又可抵抗高溫和高壓、名為普利昂(Prion)的變性蛋白質引起。
  • 臨床症狀
    感染牛隻的腦部組織出現空洞化狀似海綿樣的病變,會有行為異常,例如對光線、聲音或觸覺變得過度地敏感且易受驚嚇,出現步履蹣跚、無法站立或共濟失調等。
  • 人畜共通
    牛海綿狀腦病也會威脅人類健康,即「新型庫賈氏病」。一般認為罹患新型庫賈氏病的人,可能和曾經食入感染牛海綿狀腦病的牛製品有關聯。病患因腦部組織受損,會逐漸出現精神障礙等癡呆症狀終至死亡。

資料來源:農業部

看更多
關閉
原因在於吃進變種普利昂蛋白質,日本最後1個病例至今已逾7年,應不構成威脅。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4日預告修正「日本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草案,取消30個月齡以下牛隻才能進口的限制,未來擬開放日本全牛齡牛肉進口。預告評論期60天。

但消基會不滿指出,日本自2001年發現狂牛病起,已有10例以上,且潛伏期長達10年,又通常發生在5歲以上牛隻,如果開放全牛齡牛肉進口,狂牛症風險仍在。

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資料,庫賈氏病為第4類法定傳染病,分為散發型、遺傳型、醫源型及新型庫賈氏病。其中的新型庫賈氏病即是俗稱的狂牛症。

狂牛症起因既非細菌也非病毒,而是由一種具感染力又可抵抗高溫和高壓、名為普利昂(Prion)的變性蛋白質所引起,造成神經細胞死亡,使腦組織變成海綿樣的疾病。當人類誤食感染狂牛症的牛肉製品,就有機會吃進具有感染性的普利昂變性蛋白,進而造成人的腦部海棉空洞化。

高雄長庚名譽副院長、庫賈氏病專家陳順勝告訴中央社記者,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等相關規範,一個國家能否成為非疫區,尤其曾發生狂牛症的國家,除了提供風險評估結果報告外,還必須另行證明其最後1個病例距今至少已有7年等,符合定義與要件才會被認定為非疫區。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對於食藥署指日本最後1例狂牛症是在2009年,已是15年前。陳順勝認為,既然WOAH也認定日本為風險可忽略國家,所有牛齡、所有部位均安全,均可貿易,相信食藥署的風險評估是把所有風險因子都考量了,才決定開放。

陳順勝說,全球趨勢是走向開放,因為現在對致病機轉逐漸了解,此外,以前許多人在飼養牛隻時,都會加入骨粉來促進牛隻生長,當含有普利昂的牛、羊組織被做成骨粉後餵牛,就會造成牛隻感染,現在許多國家飼料已不能加入動物蛋白,全世界都在進步。(編輯:黃名璽)114030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