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價走低風險承擔不一 產銷價差擬回歸浮動機制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7日電)雞蛋供過於求致蛋價走低,近年批發價比產地價多新台幣9.5元,蛋農、蛋商有不同意見。農業部今天邀各方共議後表示,尚無決議,擇日再議,將討論差額是否回歸過往採浮動機制。
農業部官網公布最新的雞蛋日產量為12.7萬箱(每箱200顆),較之前的12.75萬箱減少500箱,仍是盛產、供過於求,蛋價走低,逼近生產成本、賣壓也大。
目前產地價為每台斤22.5元,加上大運輸3元及蛋商加6.5元後成為批發價,供貨給零售通路。由於產地價、批發價相差9.5元,蛋農、蛋商間出現不同意見,今天齊聚農業部開會討論風險及利潤分擔議題。
中華民國養雞協會秘書長王建培接受電話訪問時說,沒有一定要產地價、批發價的差距縮減多少。
會後,農業部畜牧司長李宜謙說,尚無決議,近期儘速擇日在中央畜產會開會再議,看看是否要回歸過往的浮動機制,就是設定一個基準價位,以此作為產地價、批發價之間價差擴大或不擴大的設定基準。
畜牧司科長陳志維說明,蛋農認為9.5元價差從108、109年迄今都沒調整,蛋商則認為基本工資年年調升、遭遇俄烏戰爭及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都讓營運成本增加,且產量過大賣壓也大,雙方都表達立場與意見。
陳志維指出,前一次為此議題在畜產會開會是105年12月,之前也每年定期開會討論,過往會設定一個價位,低於此價時,產、銷價差不宜擴大,高於此價時,大家都有獲利,價差可彈性增加,因此會中有人主張產業界應共同承擔產銷風險、利潤合理分享。
至於從產地收蛋的運輸業者,稱為大運輸,目前約占價差9.5元中的3元。陳志維說,這個比較不是今天討論的焦點,但下次開會會一起討論;另外,也有人建議,或許應回歸檢視如何讓產量穩定,不要過多、過少,才是解決之道。
供過於求之下,蛋價走低,利潤跟著減少,近期蛋雞產業內部陸續有檢視的聲音,不論是要從源頭的蛋種雞場銷毀種蛋100萬顆或是局部換羽減產就好,還是農曆春節過後產地價回升4元恢復到節前的每台斤22.5元,要從哪一天起算,蛋農、運輸、批發商間各有表述。(編輯:管中維)1140217
- 蛋價走低風險承擔不一 產銷價差擬回歸浮動機制2025/02/17 16:16
- 2024/12/16 20:36
- 2024/11/18 10:5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