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長照2.0 政府提供的「四包錢」【書摘】
(中央社網站)根據勞動部調查,台灣每年有230萬人因為照顧失能家人,工作受到影響,更有13.3萬人為了照顧家人而離職。身為「三明治世代」的中生代,你知道政府的「長照2.0」到底提供哪些補助和支援嗎?如果已經聘用外籍看護工,還可以申請嗎?
進入高齡化社會,面對(不論是父母的,或是你自己的)「老之將至」,有許多醫療、長照、財務、法律面向的議題,你應該及早預做準備,以免衝擊來臨時倉皇失措。
曾擔任職場雜誌副總編的康哲偉,因為切身之痛,在父親逝世後企劃、撰寫《當爸媽過了65歲:你一定要知道的醫療、長照、財務、法律知識》,採訪老年醫學專科醫師、律師、安養機構、跨國人力仲介公司、保險公司、投資顧問公司等,從健康維持、財務、法律、照顧、機構等層面,釐清每個階段可能產生的疑問,並依據政府最新法規、趨勢修訂,提供務實的建議。中央社取得授權,與您分享部分內容。
盤點長照2.0 政府提供的「四包錢」
政府自2017年1月起,開始推動的「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簡稱長照2.0),強調建立優質、平價、普及的長照服務體系,其中,特別提供了稱為「長照四包錢」的4項補助:
一、照顧及專業服務:依失能程度2至8級補助約每月1萬元至3萬6000元(自負額最高16%),等於花1600至6000元間,即可使用居家服務、日間照顧等「照顧服務」,或居家復健、居家營養等「專業服務」項目。
二、交通接送服務:失能第4級以上者,依交通遠近補助每月1680元至2400元(自負額最高30%)。
三、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每3年最高4萬元(自負額最高30%)。
四、喘息服務:每年最高補助4萬8510元(自負額最高16%),可使用於居家喘息、機構喘息、日間照顧中心喘息、小規模多機能(夜間臨托)、巷弄長照站臨托等5項喘息服務。
很多人擔心若已聘僱了外籍看護工,是不是就不能享有這些補助?
事實上,一樣可以申請補助,只是會有一些限制。「交通接送服務」「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等項目一視同仁,但「照顧及專業服務」的給付額度為未聘僱家庭的30%,並限用於復能服務、進食與吞嚥照護、營養照護等「專業服務」項目,不得使用居家服務、日間照顧中心等「照顧服務」項目,「到宅沐浴車服務」則不受此限制。而在「喘息服務」部分,額度雖然相同,但申請流程仍有一些限制,除了經照管中心評估為失能程度第7級或第8級者可直接申請外;其餘聘僱外籍看護工的家庭,需於外籍看護工無法協助照顧持續30天以上,才能申請「喘息服務」。
另外,為減輕家有中、重度失能長輩入住機構的經濟負荷,自2019年推出「住宿式服務機構使用者補助方案」,針對入住指定7類機構且所得稅額未達20%之住民,依稅率級距給予最高每人每年6萬元之補助;自2023年起,則針對長照需要等級達4級以上之住民,調增補助為每人每年12萬元,並取消排富規定。
以聰明對策準備長期抗戰
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簡稱家總)調查,從被照顧者輕、中度依賴程度,逐漸進入到重度、完全臥床階段,照顧者將自「混亂期」「適應期」「穩定期」進入「下一次病情變化期」的循環,一段照顧歷程平均9.9年,但也有長達30多年的案例,若家中有長輩需要照顧,可預見的未來將如長泳般,也似一場看不到盡頭的馬拉松,因此,面對長期抗戰,需有聰明的對策及方法。
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司及家總特別提出了「長照平安5守則」:
一、備好「照顧救生圈」,找神隊友幫忙:家庭照顧者有照顧上的疑問或是不知如何尋找資源,只要一通電話,撥打「1966長照專線」,從照顧管理專員、A個管、B服務提供單位、C據點、家照據點、失智據點所建構的支持網絡,就像「照顧救生圈」,即使有突發狀況導致經濟困難須急難救助等問題,政府也有社安網等其他資源,希望照顧者勇於求助。
二、找到照顧替手:鼓勵家庭妥善運用政府長照資源,同時推動家庭內照顧溝通與協議,找到照顧替手,做好照顧安排與時間管理,成為聰明照顧者。
三、有人聽你訴苦:專為家庭照顧者設置的「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0800-507-272」(台語:有您真好真好),提供線上會談服務與協助,聆聽您照顧上的大小事。
四、每天至少15分鐘留給自己,做喜歡的事:每天留給自己15分鐘的時間與空間,不論是運動、聆聽音樂、冥想、書寫、散步等,傾聽自己的聲音,找回簡單的平靜與快樂。
五、訂定安心交接計畫:家庭照顧者總是擔心被照顧者沒人照顧,鼓勵善用政府資源安排替手,練習做好照顧交接計畫、學習放手,找回自己的人生。
有正確的心態才能輕鬆自在
照顧長輩的過程中,人人都可能犯錯及遭受挫折,要能善盡孝道又能圓滿度過,靠的不是完人或英雄,而是在於我們是否抱持以下正確的心態,才能伴隨老人家走得順利與長久:
一、勇於表達與求助:有些照顧者礙於面子,又不知如何利用外界資源,一味把苦痛往肚裡吞,一旦到了忍受極限,常會因情緒崩潰,發生一些始料未及的悲劇。因此,不要放棄任何可以傾訴的管道,無論跟家人、朋友、志工、宗教或社會團體,甚或被照顧的長輩,都要適時訴說心中感受,勇敢提出需求與尋求支持,才能維持心理的平衡。
二、降低過去生活的標準:當長輩需要被照顧,意味家中的步調就不可能如從前一般,所以,照顧者應與長輩以及家人取得共識,就是一切得降低標準,重新調整生活重心與習慣,唯有與現實做某種程度的妥協,尋求大家的協助與諒解,生活才會變得輕鬆愉快。
三、設定合理的目標及期待:許多照顧者為了安慰老人家,常會說:「你很快就會好起來」或乾脆避談疾病相關訊息,但日子一久,失望與被欺騙的情緒反而會讓彼此更受傷。因此,照顧者在設定照顧目標時,應該要讓病患分階段了解可達成的部分,並認清自己能力的限度,訂出彼此都能接受的目標,以減少不必要的爭執。
四、充分認識疾病,盡力就好:由於老化是不可逆的,在照顧上千萬別存有太高期望,特別是一些特殊疾病如失智症,除了無法治癒,其症狀更容易讓人抓狂,若照顧者能不執著在長輩如何「變好」,而是充分理解可能的症狀後,充實專業知識與技巧,協助其「減緩」失控的行為,才能真正擺脫得失心,助人又助己。
一定要有紓壓喘息的活動
「好累、好苦」是所有照顧者共同的心聲,面對失能或失智的長輩,整天心力都放在病人身上,一點風吹草動就得忙翻天,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永無止息的值勤,對精神與體力都是極大的挑戰。因此,不論是新手還是資深的照顧者,尋找屬於自己的喘息活動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平日不妨與家人分擔照顧的責任,或是利用政府提供的喘息服務:
一、居家喘息:藉由受過訓練之照顧服務員至個案家中,提供個案身體照顧服務,包含協助如廁、沐浴、穿換衣服、口腔清潔、進食、服藥、翻身、拍背、簡單被動式肢體關節活動、上下床、陪同運動、協助使用日常生活輔助器具及其他服務。
二、機構喘息:個案至住宿式長照機構接受短暫照顧、停留,由機構工作人員提供24小時之照顧,服務內容包含護理照護、協助沐浴、進食、服藥、活動安排及相關服務。
三、社區喘息:個案白天至日間照顧中心/巷弄長照站或於夜間至小規模多機能服務中心,依地點提供之服務,接受照顧、停留,包含護理照護(日間照顧中心)、協助沐浴(日間照顧中心、小規模多機能服務中心)、進食、服藥、活動安排及相關服務。
無論是到府服務或暫時送到機構照顧,在一天之中,可以挪出一小段時間做自己的事,即使只是睡個兩小時的午覺、散步,運動,或聽聽音樂、喝自己喜歡的飲料、看場期待很久的電影,甚至到菜市場買東西串門子,只要是自己喜歡且能真正放鬆的方式,都是很好的休息方法。
另外,多練習一些放鬆技巧,例如「腹式呼吸法」「漸進式肌肉放鬆法」「韓瑞克森放鬆法」「靜坐法」「冥想法」或「生理回饋法」,這些常用的放鬆技巧,不僅能讓自己快速擺脫緊張焦慮,減少壓力對身體健康的影響,還能帶來正向的能量,提高自己遭遇挫折時的彈性。
尋找支持團體
在歐美國家,為幫助病友及家屬正確面對各種困難與心理壓力,大多會透過成立支持團體,由有類似病症或照護問題的病友或家屬組成,以心理學的「支持療法」為基礎,透過相互支持與鼓勵,資訊與經驗的交流與分享,找出更多保健或照護的方法與資源,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病患身心康復。
許多醫療機構或是民間團體均有開辦所謂的「病友與家屬支持團體」,例如糖尿病、失智症等各種慢性病或鼻咽癌、乳癌等癌症病友支持團體,以及長期照護專業協會、各縣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也都有類似的團體。主要照顧者選擇適合的家屬支持團體,處於與自己有相同遭遇的人群中時,會發現原來自己並不孤單,甚至與他人相比,自己的問題還是「小巫見大巫」,並沒有那麼嚴重。
尤其,家屬支持團體皆會有一個資深的領導者,帶領並引導成員分享常見問題、疾病知識、照顧方法以及自我紓解之道,加上團體成員們因處境相似,多會有一種患難與共的同理心,常會彼此共享資源與打氣,一起結伴就醫或遊玩,讓照顧者能有更多的支援與成長,藉此小團體的互助連結,照顧者有了新的社交生活圈,也較能以正向態度面對照護壓力,獲得更多同儕支持與情感慰藉,增進照護的樂趣。(書摘由先覺出版授權;編輯:楊婕)1140105
- 作者|康哲偉
- 出版社|先覺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24/11/0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