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生天天怕拉褲子上 微菌移植重拾花樣生活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7日電)19歲大學女生潰瘍性結腸炎控制不佳,反覆感染困難梭菌,每天拉肚子超過5次、活在怕拉褲子上的惡夢,連旅遊攻略都重點標記廁所位置,直到微菌移植,排便正常,重拾花樣生活。
隨著飲食西化、吃入食品添加劑機會增加,林口長庚醫院微菌治療中心主任李柏賢今天在記者會說,發炎性腸病在台灣的盛行率上升6倍,如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腸道黏膜長期發炎破損,困難梭菌感染在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發生率,超過正常人2.4倍及8.3倍。
復發性或頑固性困難梭菌感染,症狀有腹脹、腹瀉、腹痛、便血、發燒、偽膜性腸炎等,李柏賢說,這名女大生困難梭菌抗生素治療有效,但2年內反覆復發3次,導致腸道發炎及潰瘍加重,幸好大腸鏡微菌治療後3個月,困難梭菌感染痊癒,腸道發炎改善,黏膜完全癒合。
衛福部自2018年9月6日施行特管辦法後,許多醫院紛紛投入微菌治療,現階段適應症為困難梭菌感染。李柏賢表示,人體內的細菌量比全身細胞總數更多,微菌就像隱形器官之一,微菌治療是健康者捐贈大便,加工收集好菌,透過大腸鏡注入患者體內,徹底改變腸道菌相。
李柏賢說,以長庚醫院為例,已成功完成218例微菌叢治療,患者年齡範圍涵蓋3歲至99歲,治療成功率接近9成,3個月內復發率明顯低於抗生素治療,目前健保還沒有給付,需要自費使用,費用約為新台幣4到6萬元。長庚醫院與大學合作,由健康學生作為穩定捐贈來源。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指出,健康民眾腸道有百兆細菌共生,甚至存在不知名細菌,這群「好夥伴」與身體器官系統運作密切相關,如腸道免疫系統、腸腦軸、腸肺軸等,微菌治療在提升癌症免疫治療效果、帕金森氏症、腸躁症、失眠、移植後排斥等現代醫學難治性疾病上的潛力。
長庚醫院的微菌銀行是治療反覆性及頑固性困難梭菌感染的最佳後盾,在對捐贈者進行包含細菌、病毒、抗藥性基因檢測等高規格檢測後,將通過嚴格篩檢的合格檢體妥善儲存,以隨時提供臨床治療所需,微菌不宜長期冷凍,庫存維持10至20份,須3個月內使用完畢。
李柏賢表示,微菌治療並非所有人都能1次就成功,如反覆使用抗生素患者可能須植入3次,但過去發現部分民眾是「超級捐贈者」,對不同個案植入成功率近乎100%,成為困難受贈者的希望之星。雖微菌銀行暫無供不應求,但仍歡迎健康民眾踴躍捐贈糞便,1次捐贈可2次植入。(編輯:陳政偉)11308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