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博愛座面面觀 該優先讓誰坐法律有規定 PO網公審恐觸法

2024/6/19 17:42(6/26 14:0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博愛座設置係依「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規定,在大眾運輸工具上設置。(圖取自台北捷運網頁metro.taipei)
博愛座設置係依「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規定,在大眾運輸工具上設置。(圖取自台北捷運網頁metro.taipei)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網站)近日屢傳乘客因為博愛座起衝突,台灣的大眾運輸是什麼時候開始有博愛座?誰可以坐?有沒有法律強制力?不讓座會有罰則嗎?將乘客影片PO上網是否觸法?中央社整理相關資訊帶您了解。

博愛座起源

台灣何時開始有博愛座?根據1976年4月2日「聯合報」一篇標題為「發揮 蔣公仁慈精神 公車上普設博愛座」的報導,台北市公車業者為紀念總統蔣中正逝世週年,將在各線公車普設「博愛座」,台北市多家業者共2699輛公車參與,希望市民搭車時能「發揮蔣公仁慈博愛精神」主動讓座給老弱婦孺。

1976年4月2日聯合報報導「發揮 蔣公仁慈精神 公車上普設博愛座」,北市公車業者為紀念蔣中正逝世而設立博愛座。(中央社)
1976年4月2日聯合報報導「發揮 蔣公仁慈精神 公車上普設博愛座」,北市公車業者為紀念蔣中正逝世而設立博愛座。(中央社)

北市曾推全車博愛座

從有「博愛座」以來,「占位」爭議層出不窮,官方陸續推出各種政策、呼籲,提醒民眾主動讓位,例如台北市交通局1995年9月推出博愛公車,車門搭載輪椅升降設備,座椅全部噴上「博愛座」字樣,不過沒有限制一般民眾搭乘。

2003年台北捷運試辦博愛座改成粉紅色座椅,希望強化提醒效果;2007年台北市教育局發動中小學生讓座活動,時任市長郝龍斌也宣示,博愛座禮讓是國民教育重要的一環,學校應納入生活教育,也應該成為考核學校辦學績效的指標,至於要不要處分學生,應由學校決定。

2013年博愛座入法

從公車到台鐵、捷運,台灣人早已習慣大眾運輸設置博愛座,不過要設置多少數量、應優先禮讓給哪些族群,直到2013年才由法律規範。時任國民黨立委蘇清泉指出,許多人一上公車或捷運就當「低頭族」,未注意有需要讓座的乘客,因此提出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修正草案,博愛座比例應高於總座位數的20%,且車廂內應每15分鐘播放提醒禮讓座位的警語。

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法明定,未提供對號座的大眾運輸工具應設置供「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優先乘坐的博愛座,比率不得低於總座位數15%,並視需要標示或播放提醒禮讓座位警語。

讓座衝突影片成社群話題

隨著網路社群平台發達,博愛座衝突畫面經常被PO上網,無論是指責年輕人不禮讓,或是批評長者情緒勒索,都成為輿論檢視焦點。

2023年2月,台鐵一名老婦要求學生讓博愛座,對方讓座後老婦仍痛罵,學生下跪求饒。9月,作家李昂在臉書發文表示,搭乘北捷時年輕人不願讓博愛座,並點名問台北市長蔣萬安有何看法。

近期又有多起博愛座衝突,6月12日捷運淡水線有女子被強逼讓出博愛座後撞柱受傷;18日又有年長者要求乘客讓座,還用雙掌合擊對方頭部。兩起事件過程都被PO上社群,再度掀起檢討博愛座設置必要的聲浪,也有網友憂心博愛座引起世代衝突。

不禮讓犯法嗎?別貿然當正義魔人

影片來源:台北地檢署

台北地檢署曾舉辦講座討論,博愛座雖是為保障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而設置,但有些乘客從外觀不一定看得出是身障者,因此民眾不宜因他人外表不符合上述標準,就貿然驅趕。

北檢表示,不禮讓博愛座本身雖無處罰規定,但若衍生辱罵、拉扯等行為,就會涉及刑事責任。例如,若有正義魔人採激烈手段要求坐在博愛座的乘客讓座,雙方在過程中有口出不雅字眼,可能構成公然侮辱罪嫌,最重可判1萬5000元以下罰金、1年以下有期徒刑。

PO上網給大家評斷可以嗎?

「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一般民眾不可無故蒐集、處理或是利用他人的個人資料。北檢指出,若民眾將乘坐博愛座的民眾影片、照片上傳至公開網路平台(例如爆料公社或臉書公開粉絲團等)供民眾公審,就要負擔刑事責任,甚至未公布影音,僅公布姓名、電話、就讀學校等可供辨識的個人資訊,也可能構成刑責。

擬重提修法 擴大博愛座對象

衛福部2023年9月曾提出修法,將現行規定博愛座為「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優先乘坐,改為包含「有其他實際需要者」。修法草案已送立法院審查,但因立法院屆期不續審便無疾而終。衛福部表示,將儘速凝聚共識重提修法。

除了讓座給身障人士、老弱婦孺等明顯有座位需求者,台北捷運近年也加強宣導禮讓文化,呼籲將座位禮讓給「有需要的人」,任何有需求者,不需證明文件都可至各車站詢問處索取「博愛識別貼紙」,孕婦也可拿取好孕胸章、好孕貼紙,盼旅客發揮同理心,主動讓座給貼有上述標誌貼紙的旅客。

北捷推出「博愛識別貼紙」,任何有座位需求的旅客都都可至各車站詢問處索取。(圖取自台北捷運網頁metro.taipei)
北捷推出「博愛識別貼紙」,任何有座位需求的旅客都都可至各車站詢問處索取。(圖取自台北捷運網頁metro.taipei)

其他國家的博愛座精神

讓座文化在各國不盡相同,十分講究禮貌文化的日本就不時興讓座。2023年一項調查發現,日本民眾猶豫是否讓座的原因在於通勤時間太長、過於疲憊,以及擔心讓座反而失禮,畢竟有些年長者可能不喜歡被當作老人。

英國倫敦地鐵是以「優先座」為名稱,安排在最靠近車門的位置,椅背上有標示,座位上方也有小小的貼紙。民眾的觀感也如同它的命名,優先座人人可坐,但老人、孕婦及行動不便者「優先」,或許可供台灣借鏡。(編輯:曹亞沿)1130619

倫敦地鐵「優先座」相較於台灣顯眼地用顏色區分,並沒有太過凸顯。(中央社檔案照片)
倫敦地鐵「優先座」相較於台灣顯眼地用顏色區分,並沒有太過凸顯。(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財劃法25年修不了 一篇看懂中央、地方吵什麼
172.30.1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