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博愛座19 / 有禮貌不等於熱心助人 日本人為何不讓座?

2023/11/12 08:40(2024/6/19 08:2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日本電車優先席(博愛座)。中央社記者戴雅真東京攝 112年11月12日
日本電車優先席(博愛座)。中央社記者戴雅真東京攝 112年11月12日

近來台灣因博愛座引起爭議與社會廣泛討論,蔓延至世代差距與弱勢族群認定等範圍,這個議題其實牽涉到法規、倫理與文化,因此不僅在台灣,即使在亞洲或歐美各國也都曾有風波與社會討論,恐怕很難遽下結論。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駐東京特派員戴雅真/11月12日)大多數人應該都同意日本是一個講究禮貌的國家,然而日本卻有種十分特別的現象,就是電車上鮮少看到有人讓座。不過,「有禮貌」似乎本就不等同「熱心助人」。根據調查,日本人的「助人指數」在全世界排行末段班。

台灣人對於禮讓博愛座幾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境界,對不讓座的人發起肉搜時有所聞。前陣子甚至出現作家李昂因為搭北捷時沒有被讓座,上網點名撻伐的事件,掀起一波討論。韓國的博愛座則似乎有一層「隱形結界」,即使車上擠滿人,這些座位只有長者可以突破結界坐下。

台灣人到了日本,會對某些景象感到驚訝。我曾在電車上目睹媽媽懷抱著嬰兒,一手拉著吊環站著,西裝筆挺的上班族卻坐在位置上。若在台灣見到這種情況,即使不是博愛座的乘客也會起身讓座。但在日本,所有乘客似乎都心安理得地坐著,各自滑手機、聽音樂,那名媽媽也若無其事地隨電車搖晃,好似她本來就想站著,讓電車行駛的韻律哄孩子入睡。

許多人分析過日本的不讓座文化。旅行公司One Asia去年7月針對1765名20多歲以上民眾進行「優先席」(博愛座)調查。對於坐在博愛座的頻率,有約4成受訪者表示「有時候會坐」(39.8%)、回答「不坐」的有35.5%,回答「有個人因素時會坐」的有19.5%。

進一步向會坐博愛座的人詢問原因,超過5成的人回答「空位很多時會坐」,另有27.2%的人回答「有個人因素的時候會坐」,11.2%的人回答「電車滿載的時候會坐」,另有9.9%表示「沒特別在意,想坐就坐」。

至於完全不坐博愛座的人,有67.1%受訪者表示因為「那是老年人和孕婦的座位」,有15.3%回答「坐下來後要注意周遭,感覺很麻煩」,另有8.5%的人回答「跟是否為博愛座無關,本來在電車上就不會坐下」。

被問到坐在博愛座時,是否有讓座的經驗,將近9成的人表示有過。37.5%的人表示「總是會去注意需要的人,然後讓座」、35.4%的人說「如果有注意到就會讓座」,另有14.9%表示「有時會讓座」。「幾乎不會讓座」的有11%,「絕對不讓座」的有1.1%。

至於是否曾猶豫要不要讓座,有41.9%的人回答「有過」,有58.1%的人表示「不會猶豫」。

猶豫的原因,最常見的是「我自己很累(24.1%)」、其次是「以前讓座被拒絕過(20.4%)」,第3名則是「因為對方年長所以讓座,可能很失禮(20%)」,第4名是「電車上太擠了,動不了(13.6%)」,以及「距離我的目的地還有很遠(7.7%)」等。

若是看到有人拒絕讓座,大部分的人反應是「會很生氣,但什麼也不會說(56.4%)」、其次是「沒有什麼想法(29.2%)」、只有7.5%的人回答「會替對方說話」,還有0.1%的人回答「會用手機錄下來,發布到社群網路」。

此外,許多民眾都知道在海外,尤其是台灣、韓國、泰國、歐洲等地,許多民眾都不會坐博愛座。有一名喜愛前往台北旅遊的60多歲民眾說,台北捷運的博愛座即使空著,年輕人也不會坐下,他對此印象深刻。

從調查可以發現,日本民眾猶豫是否讓座的原因,在於通勤時間太長,過於疲憊,以及擔心讓座反而失禮,畢竟有些年長者可能不喜歡被當作老人。儘管有點弔詭,但「不讓座的原因是不想失禮」,這或許是日本獨有的邏輯。

若是看日本整體的「助人文化」。英國「慈善救助基金會」(Charities Aid Foundation)對全球100多個國家進行「全球施予調查指數」(World Giving Index),從是否曾幫助過陌生人、是否曾捐款給慈善機構,以及是否曾擔任志工3個指標,調查該國人民的熱心助人程度。

根據2023年最新調查結果,日本在142個國家與地區當中排名第139位,僅高於葉門、克羅埃西亞與波蘭。尤其是在「是否曾幫助陌生人」這項指標方面,日本僅有21%,大約1/5成年受訪者有過這種經驗。捐款則為16%、擔任志工為17%。

順帶一提,台灣排名第97,但在「是否曾幫助陌生人」指標上有55%,捐款與擔任志工分別為38%和11%,顯示比起出力,台灣人更傾向出錢。

這並非日本第一次吊車尾。去年的同份排行榜,日本是倒數第2名的118位,前年則是最後一名114位。

對此,九州工業大學名譽教授佐藤直樹分析,原因在於日本社會獨特的「二重構造」。

佐藤表示,詢問在日本的外國人,他們在車站看到老人帶著大件行李、不方便爬樓梯卻沒人幫忙時,經常會感到驚訝,「日本人難道不是很親切嗎?」但他認為,從日本的「世間」與「社會」二重構造來看,原因就不難理解。

「世間」雖然也可以翻譯成「社會」,但佐藤表示,「世間」的定義是「相互認識的人之間的關係」,「社會」則定義成「不認識的人之間的關係」。「世間」的概念從「萬葉集」(日本現存最古老詩詞集)的時代就存在,「社會」(society)這個字則是明治時代才從歐洲引進的舶來品。

他表示,日本當今社會依舊堅信「世間」這個概念,換言之,「認識的人之間的關係」才是真實的,「不認識的人之間的關係」不過是流於表面。

由於這種二重構造,日本人對於熟識的人相當友善,會盡力幫忙,不認識的人則是完全的「他人」,幾乎不會去幫助他們。換言之,在車站裡碰到有麻煩的老人沒有去幫忙,因為這個人不是「世間」裡的自己人,而不過是「社會」上的一個陌生人。(編輯:陳慧萍)112111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博愛座20 / 博愛座擬修法 薛瑞元:改成身心障礙者和有需要者
172.30.1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