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地震釀士林溪山里水質改變?專家:需長期監測才能確定
2024/4/15 15:38(4/15 16:09 更新)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5日電)台北市士林區溪山里發生水質大腸桿菌群數值偏高情形,外界懷疑與403花蓮地震有關。學者認為,若因地震造成地下水垂直流動路徑改變,有可能污染水質,但實際仍需長期監測才能確定。
台北市士林區溪山里爆發疑急性腸胃炎群聚,百餘人有腹瀉等症狀。台北自來水事業處13日表示,溪山國小等3處採樣水質,大腸桿菌群數值偏高,會針對溪山里水源系統加藥消毒。
大腸桿菌小百科
大腸桿菌是人類和其他溫血動物腸道中的正常菌種,大部分屬於「非病原性」,只有少部分大腸桿菌會引起下痢、腹痛等症狀,稱之為「病原性」大腸桿菌。
- 潛伏期:一般引起食品中毒之潛伏期平均為5到48小時,另外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中毒潛伏期為2到8天。
- 中毒症狀:主要症狀為下痢、腹痛、噁心、嘔吐及發燒,症狀的程度差異很大,年齡愈小,症狀愈嚴重。
- 預防方法:食品需經適當加熱處理,食品器具及容器應徹底清洗消毒,勤洗手、定期實施水質檢查等。
- 治療方法:一般不用抗生素,只要補充水分,4~5天後會自行痊癒。不可使用止瀉劑。
看更多
關閉
北水處表示,當地居民日常用水是取自未經加藥消毒處理的山泉水,非北水處供應的自來水系統。
外界討論,該地區水質是否受403花蓮地震影響。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境工程系助理教授王聖瑋透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表示,地震可能引起地下水的物理與化學特性改變,包括壓力、濁度、硝酸鹽濃度、大腸桿菌濃度等。
王聖瑋說明,地震若造成阻水層產生裂隙,地下水在地層中的垂直流動路徑改變,可能造成地下水來源與來自地表的雨水、河水等補注量的改變,這代表地表滲入至地下水的路徑、水量可能與以往不同,連帶可能造成地表的污染物進到地下水,而使水質改變。
王聖瑋舉例,原本沒有裂隙的地方在地震後產生裂隙,若此處有污水處理設施或管線、或是地表的農業活動,再加上周遭若有污水處理設施、輸水管線、蓄水設施等破裂情形,可能造成大腸桿菌或氮類物質進到地下水中。
王聖瑋強調,大腸桿菌與氮類污染,除了源自於生活污水與農業廢水外,也源自於自然界的植物與土壤;因此應建立長時間的基準調查或定期監測數據,依此判斷地震後水質濃度是否異常變化,再調查周遭人為設施與管線的破裂與滲漏。(編輯:張雅淨)1130415
延伸閱讀
士林溪山里腹瀉群聚累計177人 致病原因待調查士林溪山里百餘人疑急性腸胃炎 水質採樣大腸桿菌群數偏高士林溪山里百餘人疑飲水後腹瀉 北水處:非自來水北市溪山里水質疑慮 蔣萬安拚115年自來水接管南機場整宅都更說明會 住戶關切中繼住宅需求- 2025/01/17 15:52
- 2025/01/14 19:25
- 2025/01/04 15:08
- 2025/01/03 21:05
- 2025/01/03 20:47
- 2025/01/03 19:3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