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疑帳戶預警中心機制 高檢署:已攔阻5.7億餘元

(中央社記者謝幸恩台北29日電)高檢署表示,去年底推行可疑帳戶預警中心機制,統計至今年3月已攔阻5.7億餘元,今天進一步與中華郵政簽署合作意向書,希望藉由相互提供參數及模型,溯源查獲詐欺集團。
台灣高等檢察署今天與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可疑交易分析機制」專案合作意向書,由中華郵政總經理江瑞堂與高檢署檢察長張斗輝共同簽署,並邀請法務部長鄭銘謙致詞。
高檢署新聞稿指出,鄭銘謙表示,高檢署與中華郵政簽署的專案合作意向書,可提早預警控管人頭帳戶,也有助於查緝偵辦幕後詐欺集團核心,達成「人頭帳戶預警風險管控」及「核心集團期前查辦」的防堵犯罪效果。
張斗輝指出,經統計單純人頭帳戶案件,佔電信詐欺案件約70%,且非本國籍的高風險人士帳戶遭使用作為人頭帳戶,自民國110年至去年底,約成長5倍以上,顯示人頭帳戶對於電信詐欺犯罪的重要性。
張斗輝也提及,為有效遏止電信詐騙、減少民眾財損,防止金融帳戶遭詐欺集團利用為第一要務,高檢署推行的「可疑帳戶預警中心機制」由各地檢署去年底成立運作,統計截至去年3月止,已警示、限制自動化交易2730戶,並攔阻新台幣5.7億餘元,有一定成效。
高檢署舉例,台北地檢署日前偵破「斬金專案」起訴72人,詐騙所得157億餘元,清查約半年多已有5080名被害人,本案是北檢透過「可疑帳戶預警中心機制」,與中華郵政合作,得以查獲全國最大出金水房,阻止更多被害人受害。
高檢署表示,雙方簽署合作意向書,可透過中華郵政的AI技術與交易數據分析,掌握潛在不法金融帳戶,提前管控高風險帳戶,也能透過雙方資訊交流,溯源查獲詐欺集團,將持續跨部會合作、共同打擊電信詐欺犯罪。
高檢署說明,可疑帳戶預警中心機制透過檢、警與金融機構合作,在被害人還未查覺被騙或經金融機構攔阻卻不願意報案之被害人,提前圈存、警示人頭帳戶,以此逆打、即時切斷金流方式,減少民眾財損。(編輯:蕭博文)114042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