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米酵菌酸短時間致死率逾30% 醫:避免重複加熱米或麵食

2024/3/28 12:29(3/30 10:1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示意圖。(圖取自Pixabay圖庫)
示意圖。(圖取自Pixabay圖庫)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28日電)台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通報累計14例、其中2死,衛福部初步認為米酵菌酸

邦克列酸小百科

邦克列酸舊稱米酵菌酸,是一種罕見毒素,由唐蒼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 pathovar .cocovenenans B.cocovenenans)產生,這種菌易在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特別是椰子和玉米。在攝氏溫度22至33度和中性pH值的環境中,會迅速增殖,產生大量的米酵菌酸。

  • 案例:印尼1895年首次發現邦克列酸毒素,當地的傳統椰子發酵餅導致數起中毒事件。過去非洲莫三比克、中國皆有案例。2024年3月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件,死者血液中檢出邦克列酸,為台灣首例。
  • 症狀:會影響肝臟、腎臟和腦部,引起包括精神不振、頭暈、嗜睡、腹痛、嘔吐等,患者可能併發血便、血尿、低血壓、心律不整、體溫過高、黃疸、四肢僵硬、呼吸困難、休克。嚴重時可能在症狀出現後20小時內死亡。國外群聚事件致死率介於30%至100%。
  • 治療:邦克列酸沒有解毒劑,僅能提供支持性療法,如呼吸衰竭時插管、休克時打強心劑。
  • 預防:邦克列酸不會因洗滌或烹飪而被破壞,請勿食用長期存放於不當環境的澱粉發酵食品。
看更多
關閉
可能性高。醫師指出,米酵菌酸有逾3成機率會在短時間內致死,建議避免食用重複加熱的米或麵食。

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多人就醫,目前已造成2人死亡。衛生福利部長薛瑞元今天說,初步朝內生性或外來添加的毒素方向討論,若是內生性毒素,較高機率是「米酵菌酸」。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在臉書發文說明,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和仙人掌細菌

仙人掌桿菌小百科

仙人掌桿菌 (Bacillus cereus)因周身布滿短鞭毛,形如仙人掌而得名。在環境中分布廣泛,可由細菌本身或由細菌產生的毒素而導致食品中毒。

食品被仙人掌桿菌污染後,大多沒有腐敗變質的現象。除了米飯有時稍微發黏,口味不爽口之外,多數外觀都正常。尤其夏天食品於20℃以上的環境中放置時間過長,該菌會大量繁殖並產生毒素,加上食用前未經徹底加熱,可能導致中毒。

  • 中毒症狀:
    可分為嘔吐型及腹瀉型。嘔吐型潛伏期短(約0.5~6小時),食品多以米飯類和澱粉類製品相關,蒸煮或炒過的米飯放置室溫,放置時間過長為常見污染途徑,症狀有噁心及嘔吐等。

    腹瀉型則潛伏期較長(約6~15小時),主要出現在香腸、肉汁等肉類產品,濃湯、醬汁、果醬、沙拉、布丁甜點及乳製品也常被污染,症狀有水漾腹瀉及腹痛,以腸炎表現為主。

  • 治療方法:
    適當的支持性治療,給予水分及電解質,約1~2天即可痊癒。

  • 如何預防?
    食品烹調後盡速食用,如無法馬上食用,應保溫在60℃以上。儲存短期間(2天內)者,可於5℃以下冷藏庫保存,若超過2天以上者務必冷凍保存。

資料來源:衛福部食藥署

看更多
關閉
的腸毒素(cereulide)都是粒線體毒素,粒線體是人體細胞能量的直接來源,粒線體急性損傷會造成猛爆性多器官衰竭,因此臨床上米酵菌酸和仙人掌細菌毒素症候群很難區辨,都有昏迷、肝、腎衰竭、休克、無發燒現象。

然而,李建璋指出,米酵菌酸比起仙人掌細菌毒更猛爆,所以當傳出死亡、重症的愈來愈多,米酵菌酸的機會就更大。即使是極少量的1.5毫克米酵菌酸也可能致命;過去爆發事件潛伏期範圍為0.3到16小時,30%至100%會在短時間內導致迅速死亡。

李建璋說,這種食物中毒在中國大陸報告為主,而且都和發酵食物有關,台灣、日本、韓國從來沒有發生過;報告早期是偏鄉家庭自製發酵玉米粉過程汙染導致,近年則是木耳(3起)和濕粄條(5起)為主。但受污染的濕粄條在烹飪和食用過程中難觀察到異味、顏色和性質變化,所以很難提早察覺。

值得注意的是,李建璋指出,目前中國大陸傳出的報告都是自家製的發酵穀物產品導致,而工業化生產的穀物發酵產品尚未被發現導致中毒;但台灣商家一般應該不會自製粄條,若是工廠製造受污染就要源頭管制、擴大回收。並建議民眾短期內對於不是新鮮烹煮,而是重複加熱的米、麵主食應該都要小心避免。

李建璋說,確診米酵菌酸中毒的方法,是患者或是食物細菌培養陽性,或經蛋白質鑑定確定米酵菌酸存在。然而致死最大的原因是毒素,利用器官支持期待自我康復,是目前唯一可行。(編輯:李亨山)113032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追查寶林茶室案 陳建仁:烹飪佐料也納入分析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