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狒狒命喪獵槍下 林務局:應檢視現場指揮過程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9日電)東非狒狒死於獵人槍下,為何圍捕變獵殺引發關注,農委會林務局長林華慶今天說,圍捕野生動物有可能備槍,帶槍未必會使用,應檢視現場指揮過程、怎麼下令開槍,交由檢方釐清。
東非狒狒2天前在桃園市被圍捕時中槍死亡,今天進行解剖,林華慶說,全案已由桃園地檢署偵辦,檢方到場了解並要求,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在檢方同意前不要透露解剖結果等內容,必須尊重檢方,最快10到14天之後,解剖報告由地方與中央主管機一起對外說明。
作為保育類野生動物的中央主管機關,林華慶今天接受媒體專訪,他認為,圍捕狒狒過程中指揮系統可能沒有統一,在專業方面也有很多需要檢討。但他也說,桃園市農業局有跟林務局聯繫,為了追蹤狒狒很辛苦,外界應給與一點點鼓勵,這樣才能繼續往前走。
對於圍捕狒狒使用獵槍,林華慶強調,過去林務局委託專業獵人執行任務,他們非常謹守規定,都沒發生這樣的問題,所以還是要還原當時的現場,「為什麼獵人會開槍?」、「獵人帶槍不代表獵人就會開槍」,這是兩個非常清楚的邏輯問題。
他也說,圍捕大型、有危險性的動物,是可能準備獵槍的,以防傷及現場人員、第三方民眾,但是希望備而不用。涉入狒狒案的獵人那天執行移除外來種的任務,在新竹縣境內,後來陰錯陽差進到整個圍捕團隊,需要進一步釐現場狀況。
他重申,這次事件最後的結果是大家所不樂見的,所以要回到指揮的過程,「是怎麼樣下令?」或是「他有接到指令?」,由於檢方已經在調查,就靜待釐清。
關於狒狒究竟從何而來。林華慶說,專家有告知進行基因分析有潛在的挑戰與困難,成本也要納入考量,並需要台北市立動物園、六福村、高雄動物園等配合採樣組織、毛,且要相當多數量,樣本才有代表性,如此就需要捕捉動物,才能取得;不過林務局仍會朝克服困難的方向執行基因分析,找出這隻狒狒的親緣關係。
對於六福村野生動物園無法核實飼養狒狒數量,能否排除死亡狒狒自六福村,林華慶說,確實沒辦法確定狒狒一定來自哪裡或不是來自哪裡;不過六福村跟台北市立動物園、高雄動物園不同,面積很大且可能混種、放養,不可能每天精確掌握動物隻數。
關於是否要植入晶片以便管理,林華慶說,若每一隻都植入晶片,要動用捕捉、麻醉,對動物是相當大干擾,甚至會造成死亡。
他進一步說,林務局會就管理面向進行檢討,邀集專家、地方政府共同討論清點動物數量及個體辨識,例如運用空拍機、影像辨識,以減少過多干擾、造成動物緊迫;以及增加動物數量登記的備查頻度,讓地方政府每年一通報數量的作法,縮短為每半年或每一季一次。(編輯:陳清芳)112032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