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國際書展 中研院呈現參與國際星空觀測成果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31日電)2023台北國際書展今天開展,中研院以知識櫥窗概念呈現各主題,其中「星空觀測」介紹台灣參與國際計畫運作的4座望遠鏡,成功拍攝人類史上首兩個成像的黑洞,下一步將提升觀測頻率。
2023台北國際書展1月31日至2月5日在世貿一館舉行。中央研究院表示,這次以「知識櫥窗」為概念設計參展,今年展覽主題為「歡迎光臨,學術百貨店」,將展售近3500冊出版論著,並與10家出版社、逾30名專家合作,舉辦2場專題論壇、14場專書及科普演講。
現場布置的「星空觀測主題櫥窗」,呈現中研院攜手全球科學家捕捉黑洞的過程,包含中研院參與「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EHT)計畫,成功拍攝人類史上首2個「成像」的黑洞的成果,即M87星系中心黑洞,與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星。
現場也展示台灣參與國際計畫的4座望遠鏡照片,包含EHT計畫的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ALMA)、次毫米波陣列(SMA)、麥克斯威爾望遠鏡(JCMT),以及2018年上線的格陵蘭望遠鏡(GLT)。
中研院格陵蘭望遠鏡計畫的計畫主持人松下聰樹說,台灣已從學習、觀摩階段,進展到能做出具備觀測功能望遠鏡的技術,目前已觀測到的2個黑洞影像還不那麼清晰,下一步將把位在海邊的GLT架設到3000公尺冰原上,提高觀測頻率,解析度可增強10倍以上,讓觀測影像更為清晰,相關成果也能提供科學家研究運用。
中研院也規劃2月2日將舉辦專題論壇「談余英時的思想世界」, 由中研院副院長黃進興、中研院院士王汎森、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講座教授陳弱水、聯經出版公司發行人林載爵、允晨文化發行人廖志峰、雅言文化發行人顏擇雅等人,對談余英時作品的當代意義。
2月1日至5日則有探討近代城市文化、時事議題、台灣史、民族學、啟蒙等主題的專書講座,以及數理、生命、人文領域的科普演講。另外,植物標本館則融合時尚,將66份代表各目的典藏標本製作成耳環呈現,引領讀者體驗台灣植物的多樣性 。(編輯:陳政偉)112013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