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專訪無國界醫生5 / 放下武器就有醫療權 戰火下的醫者魂

2022/8/27 08:35(8/27 17:5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來自台灣的王伊蕾在阿富汗、伊拉克的產房中,浴血搶救難產的婦女和嬰兒,她年輕時立志,50歲成為無國界醫生的志願者,劉鎮鯤則更早投入,至今達14年。在有衝突動亂地方,常有無國界醫生的身影,王伊蕾和劉鎮鯤經歷了一個個難忘故事,對人道救援工作的意義有深刻的體認。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27日電)世界許多角落,正面臨著比COVID-19疫情更致命的威脅,無國界醫生每年派出數千名醫護,深入戰亂與衝突的核心地帶,讓每個願意放下武器的人,都能獲得平等的醫療機會。

說起「無國界醫生」,很多人似懂非懂,也有人誤將出國行醫義診的醫者都歸類為無國界醫生。實際上,「無國界醫生」是擁有51年歷史的國際醫療人道援助組織,致力在受到武裝衝突、流行病、傳染病和天災影響的地區提供緊急醫療援助,於1999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台灣無國界醫生基金會董事長劉鎮鯤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無國界醫生深入危機、戰爭的衝突核心區,為當地人們提供醫療服務,「畢竟日子再苦都有人生孩子」,更別說在衝突地區,每天都有因事故受傷的傷患,無國界醫生團隊不僅是方圓百里內唯一的醫療醫療資源,也是人們最後的希望。

2021年,無國界醫生在162國家與地區設有據點,2016年也落腳在台灣,每年全球出動6000多人次前往前線進行醫療服務。外界比較不知道的是,醫療據點位置的挑選、人力的安排,每個環節都藏著大學問,也攸關著醫療團隊的人身安全。

「確保中立」是無國界醫生在戰火中領悟到的保命之道,劉鎮鯤說,假如團隊要進駐戰爭動亂地區開任務,就要在每個陣營都開設醫療據點,強調中立的態度,避免偏袒任何一方,反而讓醫療團隊成為下手目標。

選址時也要分辨哪裡是衝突的核心區、哪裡是交通要衝,將需求、安全性、後勤補給等因素都納入考量,並針對不同國家政經情勢訂定規則,確保醫療團隊人身安全,例如幾小時必須回報一次、哪些地區能去或不能去,在治安條件特別差的地區,甚至會禁止醫療團隊「落地」,只能搭車移動,以免遭到綁架。

令人難以想像,在前線的醫療帳篷,甚至會出現敵對陣營的傷患同時接受醫療服務的畫面。劉鎮鯤說,對當地人而言,外國人的帳篷就是戰火之下唯一的中立地帶,只要願意在醫療帳篷外放下武器的人,無國界醫生都一視同仁,給予平等的醫療機會。

無國界醫生全球每年執行為數眾多的任務,前線醫療人員調度、安排是一大挑戰,劉鎮鯤說,總部設有一套龐大且複雜的「配對系統」,依照任務所需的科別、時間與各國「志願醫師資料庫」進行配對,不同科別醫師的任務時間長短也不同。

劉鎮鯤說,外科、婦產科、骨科、麻醉科醫師因必須24小時待命,因此每次任務最短只要3個月,其餘內科、小兒科等科別約6個月至9個月。

他表示,台灣至今有13人曾參與無國界醫生,包括11名醫師、1名流行病學家及1名行政人員,有醫師從小就夢想成為無國界醫生,連選科都是為了前線需求而選;然而,這份工作多少都帶點風險,有人在前線感染A型肝炎,也有人在阿富汗已經5度感染COVID-19,但對前線地區而言,有許多比疫情更迫切的威脅。

劉鎮鯤坦言,無國界醫生能做的有限,也不可能取代一個國家的醫療體系,但它能為醫療從業人員打開一扇門,走進與你我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劉鎮鯤深耕無國界醫生14年,在他看來,無國界醫生是一個相當特別的組織,組織內部沒有強勢的主導者,每個決定都是群體共同做出的決定;募得的款項有80%用於前線、20%用於行政,只要募得隔年任務夠用的款項,就會停止募款。

許多人經常把無國界醫生和各種團體搞混,他強調,無國界醫生就是無國界醫生,和路竹會、醫院義診團等團體無關,也期待國內有更多對於前線工作有興趣的醫護或工作人員,加入無國界醫生行列。(編輯:陳清芳/陳政偉)111082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專訪無國界醫生-1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