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專訪無國界醫生4 / 一個藉口變人生出口 流浪醫劉鎮鯤的無國界醫生旅程

2022/8/27 08:35(8/27 10:0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來自台灣的王伊蕾在阿富汗、伊拉克的產房中,浴血搶救難產的婦女和嬰兒,她年輕時立志,50歲成為無國界醫生的志願者,劉鎮鯤則更早投入,至今達14年。在有衝突動亂地方,常有無國界醫生的身影,王伊蕾和劉鎮鯤經歷了一個個難忘故事,對人道救援工作的意義有深刻的體認。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27日電)「從沒想過一個藉口,會改變我的一生。」2008年從伊斯坦堡到北京的流浪醫師,在旅館寄出申請志願人員的Email,開啟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大門,他是無國界醫生基金會董事長劉鎮鯤。

外界常以偉大、崇高的眼光看待國際醫療人道組織無國界醫生,認為這是一份可以幫助別人,又能實現夢想的工作,但劉鎮鯤選擇將外界的期待與讚美都拿掉,「我們認知的危險,都是他們的日常生活。身為外人的我們,唯一該做的就是專心醫療工作做好,這比什麼都重要。」他在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這麼形容這份工作。

踏進無國界醫生領域,其實是一連串的偶然。劉鎮鯤回憶,早年出國旅遊習慣跟團的年代,他就已經在美國紐約、西班牙等地自助旅行,身邊不少人曾對他說過「你好像很適合當無國界醫生」,儘管對這組織認識不多,卻在他心中留下了一顆種子。

出身麻醉科醫師的劉鎮鯤,曾經夢想在工作多年的台北榮民總醫院,從實習、住院醫師一路升到主治醫師,最後卻覺得事與願違。看不見未來,決定先把自己歸零,從土耳其伊斯坦堡出發,花了9個多月橫跨亞洲,從陸路一路玩到中國上海。

旅途中,無論行經何處,都有人一再問他「下一步要做什麼」,他便以「無國界醫生」當作應付他人的藉口,曾經埋下的種子在他心中漸漸萌芽,「我人生唯一會做的就是麻醉,唯一聽過的海外組織就是無國界醫生」,回台前落腳北京旅館,他向無國界醫生寄出申請書。幾個月後他接下第一個任務前往南蘇丹,為14年奇幻旅程揭開序幕。

「我在前線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取捨。」劉鎮鯤說,他曾遇過有人誤用手榴彈炸斷自己的手,求助時只剩兩條血管勉強連接著斷肢,半夜外科醫師急匆匆來敲他房門,希望趕緊動手術把血管接起來,但因設備、醫材的精密度根本不夠,隔天傷患仍面臨截肢命運。

還有一次,他們收治一名感染傷寒症的小女孩,在醫療匱乏的地方,面對傷寒其實可以採取抗生素保守治療,但小女孩先前因為歷經太多次手術治療,導致腸子脆化,所有吃進去的東西都從肚子裡漏出來,一丁點營養都無法吸收,最後竟活活餓死。

在前線的經驗告訴他,凡事盡力而為就好,勉強不得。劉鎮鯤說,無論擁有多麼高超的醫療技術,在當地條件限制下,能夠發揮的空間都有限。

以最簡單的開藥為例,在台灣可以要求病人每4小時吃A藥、8小時吃B藥、12小時吃C藥,但同樣狀況到了前線,患者可能因為醫囑太複雜,最後一顆藥都沒吃,醫師必須學習在自身期待以及當地條件之間,找到平衡,才不會整天又生氣又沮喪。

正因如此,「醫療」反而成為最簡單的事,「做人」才是最大的功課,劉鎮鯤說,既然走進別人的生活,就要尊重別人的文化,不要帶入自己的價值觀,對當地人的行為指指點點。

「從沒想過一個藉口,會改變我的一生,更成為我人生的出口。」從前線醫師一路做到無國界醫生落腳台灣的首任董事長,劉鎮鯤從未想過自己會對國際醫療組織的架構,有著如此深的認識,也實際站在第一線,接觸地中海難民危機等世界性的公衛議題。

這些年來他歷經不同文化衝擊,也踩過別人文化的底線,不但心胸變得更加開闊,更能虛心接納不同想法,也走出華人文化,學習挑戰別人的意見。如今回想起當初的挫折,劉鎮鯤笑稱「謝謝北榮不要我」,才賦予他跨足另一個世界的動力。(編輯:陳清芳/陳政偉)111082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專訪無國界醫生5 / 放下武器就有醫療權 戰火下的醫者魂
172.30.1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