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糧米用途多元 推零飢餓、供學校午餐、製飼料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6日電)農糧署今天表示,為落實聯合國的「零飢餓」精神,今年新增免費供應農漁會綠色照顧站等申請公糧食米,上半年救助用累計2767公噸;另讓學校午餐用優惠價購用,陳米則製作飼料。
農委會農糧署今天發布公糧食米逐步擴大免費提供範圍的資訊,最初在民國92年訂定「國內糧食救助作業要點」,每年免費提供新期公糧白米,協助地方政府辦理糧食救助,對象以低收入戶、經濟弱勢家庭、受災居民等為主。
接著104年配合衛生福利部政策,納入食物銀行體系及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所需救助食米的供應。106年將原民健康文化站及原民家庭服務中心等納入,提供這些機構辦理餐飲服務供應老人共餐所需白米。
農糧署糧食儲運組指出,今年5月「食農教育法」公布施行,且農委會致力於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2「零飢餓」(Zero Hunger)的精神,除讓原本透過不同管道申請救助的全國性社(財)團法人,可直接跟農糧署申請公糧食米救助,並新增獲得農委會核定辦理綠色照顧計畫或農村社區綠色照顧計畫單位也可申請。
農糧署統計,109年公糧救助供應的食米為3895公噸,110年因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影響相關單位活動舉辦,略減至3332公噸,今年到6月底則已累計救助2767公噸。
農糧署補充,政府每年收購公糧約30萬到40萬公噸,儲備的公糧除作安全存糧外,當年的公糧食米也作為學校午餐使用,以優惠價格提供;還有作為法務糧(監獄食米)使用,以市價銷售;存放1年以上,作為酒糧使用,由台灣菸酒公司以議定好的價格購買。
因應今年大豆、玉米價格上漲,農糧署說,2年左右的公糧糙米新增作為製作飼料時,替代玉米的用米使用,由飼料廠標購,今年已用10萬公噸,全年目標是30萬公噸。(編輯:張雅淨)111072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