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高中生來台放寬 立委籲留意國安問題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2日電)教育部於4月公告修正「香港澳門居民來台就學辦法」,放寬港澳生以就學名義來台就讀高中職。民進黨籍立委張廖萬堅今天提醒,港澳政府有「內地化」的趨勢,應留意國安問題。
過去香港、澳門學生申請台灣高級中等學校(高中職),只能讀華僑高中。教育部為提高港澳生來台就讀意願,並擴大台校學生來源,經與大陸委員會溝通,於4月25日公告修法,開放高中自行評估是否招收港澳生,預估最快今年9月就會有第一批循新規定的港澳生來台。
由於高中生多未滿18歲,剛到台灣難以自己找到在台監護人。教育部開放高中校長、學校財團法人董事長或董事,每人可以擔任5名港澳生的監護人。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邀請教育部對雙語教育、本土語言教育等政策做專題報告,民主進步黨籍立委張廖萬堅質詢時指出,台灣歡迎港澳生來台,但近2年來港澳台關係有所變化,港澳統治單位有越來越「內地化」的趨勢,且越來越多「中國出生的香港人」,相關政策應考慮國安問題。
對此,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國發會於民國109年就提出爭取國際人才政策,放寬港澳生是其中一環。港澳生來台已有多年,這次只是放寬就讀高中職,且境外生都是以「外加名額」的方式,不會影響本地學生權益。
潘文忠強調,台灣對境外生採開放政策,對中國學生也是一樣。且修法後仍有許多把關措施,高中職如果要招港澳生,須在5月底前提出計畫,計畫通過後未來學生要進來,也會經過出入境、安全措施等層層查核。
大陸委員會11日向媒體發布5點澄清說明,港澳生來台只能以就學事由申請居留,無法定居,不會因此取得台灣身分證,父母與家屬也不能藉此隨行來台依親居留。
陸委會也提到,考量高中職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關鍵時期,因而有監護人的規範,學校也會有完善的輔導措施。港澳生政策對強化港澳人民自由民主意識、厚植友台能量,具有深遠影響。(編輯:張芷瑄)111051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