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署:森林碳匯有計算方法 能否交易待討論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6日電)環保署今天表示,農委會已制定森林碳匯的計算方法,但目前尚未有事業單位依此申請;由於自然碳匯的重點除了減碳外,還有生態環境等考量,能否進一步在碳交易平台交易,尚待討論。
媒體報導,經濟部水利署表示,今年初已挑選「東埔蚋溪木屐寮滯洪生態園區」及「石門水庫周邊園區」申請「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抵換;因為目前環保署尚未提出國內碳匯制度,無法具體計算出可提供多少碳匯,待未來相關制度確立後再精算。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長蔡玲儀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其實農委會已經制定「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活動」,訂定事業單位自2000年起,若自願種樹造林,可以如何計算碳匯。
蔡玲儀提到,在國發會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規劃中,森林碳匯的部分是引用農委會林務局計算提供、環保署整合「2021年版國家溫室氣體清冊報告」中的數據,在2019年時森林碳匯約21.4百萬噸,預估到2050年約22.5百萬噸。
蔡玲儀說明,一般事業單位若有自願減碳的計畫,可以在環保署國家溫室氣體登錄平台的抵換專案中提出申請,過去不同部門都有案例,包括台北101的換燈節電、彰化有畜牧場改用沼氣發電等。
然而,蔡玲儀表示,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有事業單位申請森林碳匯。
蔡玲儀說,一般而言,造林1公頃面積,1年可減10噸溫室氣體,相較於台北101更換停車場燈管節電,1年即可減上百噸而言算是偏少;然而森林碳匯的效益,還要將環境生態、生物多樣性效益納入考量,不能單從數字來看。
至於未來是否會將森林碳匯納入碳交易平台中,蔡玲儀表示,由於環境生態等相關內容還需要再進一步研究,森林碳匯能否交易仍待討論;另外由於台灣地少,能否有更多面積植樹也須再綜整評估。
至於海洋碳匯的部分,蔡玲儀說,目前由海洋委員會討論研議中。(編輯:陳仁華)111040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