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母乳別怕寶寶吃不飽 護理師授催奶撇步
2022/3/8 19:11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8日電)哺餵母乳觀念愈來愈普遍,但許多媽媽擔心寶寶吃不飽,陷入壓力過大窘境。護理師提醒,產後前2週是黃金時期,只要多親餵就能刺激腦下垂體分泌更多母乳,儘快打通乳腺。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今天舉辦記者會指出,嬰兒出生的最初幾天是母親能否成功母乳哺育的關鍵時刻,國健署109年調查也發現,約有94%媽媽有意願讓寶寶喝母乳,哺餵母乳不僅能降低寶寶腸胃道、呼吸道及中耳的感染風險,也減少日後過敏、罹患糖尿病的機會。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前理事長、萬芳醫院婦產部主任許淳森表示,哺餵母乳有助於寶寶腦部發育、口腔咬合、語言發展等,也能減少媽媽產後出血風險、有助於恢復體重,更重要的是,餵滿12個月母乳可降低5%乳癌發生率及10%以上的卵巢癌發生率。
不過,多數媽媽常因奶量不多,擔心寶寶吃不飽,拚命嘗試各種偏方,讓自己陷入壓力過大窘境。
彰化基督教醫院護理部督導長李心慈說,孩子哭鬧的原因很多,可能是要換尿布或想睡覺,但在新手媽媽眼裡,多數都會解讀為肚子餓,加上新手媽媽產後母乳本來就不多,經常擔心孩子吃不飽,便開始狂吃花生豬腳、用力進補,卻不見得有效。
李心慈解釋,多數媽媽一開始母乳都不多,隨著孩子愈吃愈多,有助於刺激腦下垂體分泌更多母乳,而親餵母乳就像通水管,喝愈多、原本阻塞的水管就會更通暢,只要熬過產後2週黃金時期,就能打通乳腺,避免「石頭奶」上身。(編輯:陳清芳)11103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