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氣候變遷 學者建議成立國家水資源研究院
(中央社記者范正祥台北28日電)極端氣候頻率增加,使得水資源經營更趨困難,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丁澈士建議,成立國家級的水資源研究院,統合研究水資源各面向,提供政府擬訂相關政策參考。
極端氣候在全球不斷發生,包括西歐、中國日前遭受豪雨和洪水侵襲。民進黨立委鍾佳濱、蘇治芬、洪申翰今天共同舉辦線上座談會,邀請學者專家、民間團體及政府機關,就極端氣候下穩定供水、水資源規劃及長期調適對策進行意見交流。
洪申翰表示,水資源議題牽涉政府體制內分工和多重目標管理,跨部會應合作,有中、長期規劃,整體管理與掌握,才能有因應極端氣候變遷需要的框架和視角。
蘇治芬指出,水資源調度與如何保水,對於台灣非常重要。她認為,區域調度是調節水資源的手段之一,但如能在根源就將水留下,區域調度就不用大費周章。
長期關注水資源議題的丁澈士說,目前水資源業務分布在各不同部會,建議成立國家級的水資源研究院,統合研究水資源各面向,提供政府擬訂相關政策的參考。
談及應善用水資源,丁澈士引述相關學術研究報告,台灣每年有107億噸的水以地下水及伏流水的方式流失到海洋,「約等於14座台灣最大曾文水庫設計容量」。
座談會中,地下水資源暨水文地質學會理事長張良正也提及,台灣的地下水非常豐富,以前因為沒有好好管理所以產生災害,未來可以好好運用更加正視此資源。
參與線上座談的台灣水資源與農業研究院院長虞國興呼籲,「把水留住,增加穩定水源,並補注地下水。」他主張,彈性農業水資源管理策略;只有農業可以解決台灣水資源問題,農業擁有大量土地,可容納大量水資源,且補注地下水。
主持座談會的鍾佳濱表示,抗旱期間仰仗地下水井,但地下水有取也要有補才不失衡,期望經濟部未來能選擇地理環境條件合適的地方,優先開發地下水補注湖。另外,不僅興建排洪設施,也要積極投資農業取水或供水設施來含蓄水源。
包括國家發展委員會、內政部、經濟部水利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台灣自來水公司今天都派代表參與座談會,聽取學者專家和民間團體所提意見。
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說,3大主軸強化供水穩定,「多元水源及備援」、「區域調度」、「強化科技造水」。他也指出,強化流域治理及提升水資源利用。(編輯:黃國倫)1100728
- 2024/11/23 18:42
- 2024/11/21 18:48
- 2024/11/19 19:06
- 2024/11/19 17:04
- 2024/11/19 07:52
- 2024/11/18 09:1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