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擎天崗圍籬難題 保護人類又限制野化水牛行動
陽明山水牛接連死亡,引發外界關注,專家檢驗結果牛隻死中營養不量,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並緊急提供草料補給。有民眾及專家質疑圍籬限制水牛行動、導致營養不良,但圍籬卻有其存在必要性,此外,水牛為野化動物、並無飼主,而陽明山作為自然保護的棲地,須減少人為介入,在管理上相對困難。
(中央社記者林育瑄、蘇思云台北10日電)陽明山野化水牛死亡讓「圍籬」疑似成為禍首,曾目睹牛王驅逐公牛的陽管處保育員透露,僅10多秒就衝刺近300公尺,還途經拍婚紗與畢業照人群,幸好沒有撞到人,否則以水牛幾百公斤衝力,「不死也半殘」。
陽明山國家公園日前發生多隻野化水牛死亡事件,經專家學者研判,水牛是營養不良而死亡。有學者與民眾質疑,「圍籬」讓牛隻無法自由移動覓食,導致無法取用足夠糧食而營養不良。
為此,台北市動保處6日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陽管處)未考量牛隻生活空間等狀況,依違反動保法開罰新台幣7萬5000元;陽管處則回應,圍籬是依各單位建議修復而成,且並無圈圍導致水牛死亡直接證據,將向行政院提出訴願。
圍籬設立背後,有著安全、農損等歷史與現實面考量。陽管處保育巡查員何仁慈從遊客安全角度認為,圍籬有其必要性,陽明山附近居民或許知道「牛脾氣」,遊客卻可能因為牛看來很溫馴而想摸摸,卻不知道牛只要一甩頭,牛角就能讓人皮開肉綻、十分危險。
農損也是當初設立圍籬的因素。陽管處發言人張順發說,有8頭水牛在民國107年時,「下山」造成平等里農損;儘管野化水牛無管理人,但里民認為政府應協助處理,且水牛還跑到車道、影響安全。
張順發指出,為了避免水牛被車子撞到以及遊客干擾水牛棲地,當時就根據養牛耆老的建議,加上考量國家公園生態環境的保存,陽管處參考原台北市農會的舊圍籬形式、修補設置圍籬。
至於刺絲圍籬恐「刺傷」水牛的疑慮,何仁慈指出,牛皮很硬、被鐵絲網刺到後,牛會感到疼痛、卻不會造成太大傷害;設立圍籬,遊客到擎天崗看見水牛的機率較高。況且,跑出圍籬外的水牛即使不吃農作物,被牛隻踐踏的苗木也是動輒數萬元農損。
陽管處長劉培東解釋說,圍籬圈起的42公頃棲地裡,存在草地與山谷地等不同生態環境;目前除擎天崗外,頂山石梯嶺與磺嘴山也有野牛死亡,但牛身上都沒有突破圍籬的傷痕。
他強調,陽管處不是牧牛者,而是負責「生態管理」,尋找遊客與水牛棲地間的平衡;民國90幾年當時討論野牛存留時,也沒有觸及並討論到健康議題。
劉培東指出,野外本來就是嚴苛的生存環境,當初採無固定基礎刺絲圍籬,目的是因應動態管理需求。即冬天遊客少,打開圍籬讓牛出去,說不定天氣轉好、牛又回來;加上附近獵人與陷阱多,圍籬可扮演保護水牛的作用,避免因陷阱受傷。
然而,去年底的特殊氣候,讓圍籬成為眾人之矢。劉培東說,陽管處去年12月2日就已打開部分圍籬,讓牛可以自由移動覓食吃草。
至於這批野化水牛的未來,陽管處6日曾召開跨領域專家會議,與會專家認為,水牛不適合陽明山氣候環境,應審慎考量逐步移地安置為宜;若牛隻持續生活在擎天崗,需採適當管理方式,以維護動物福祉、民眾安全,並設定牛隻族群數量控制。
鑑於社會對刺絲圍籬沒有好感,專家也建議,圍籬材質可從刺絲改為電牧器,並請陽管處在兩週內提出圍籬材質具體更換計畫與時程。
只是,走出圍籬的野化水牛會回來嗎?何仁慈毫不猶豫地答說:「叫不回來啊!」放10頭牛走出去,可能只有2、3頭會回來,除非是牛的習性驅使牠們回到草原。
何仁慈指出,牛隻在冬天過後會試著走回擎天崗,但牛又不喜歡待在同一個地方,且一天可以走很遠,打開刺鐵絲網後,掌握牛的動向反而變得更困難。(編輯:楊凱翔)110011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