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中途之家轉型社企 堆肥供小農契作促永續循環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3日電)為籌措經費並提倡動物權益,原本貓中途之家轉型社會企業,提供自製貓糞、貓砂堆肥與小農契作,再透過收購、販賣茶、米等農產品,支應中途之家所需,盼能達成永續循環的目標。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天舉辦「2030未來 超越圈圈」循環經濟的日常展覽開幕活動。現場約50多個單位,從食衣住行結合循環經濟,提倡綠生活。
社會企業「養貓人家」原型是貓中途之家,創辦人陳人祥表示,希望能藉由與小農契作的方式,由中途之家貓糞、木屑貓砂製成的堆肥供農民耕作,接著再收購茶、米等作物販售,達到「人護貓、貓種菜、菜養人」的永續循環。
陳人祥指出,這樣的作法是希望讓更多人重視動物權益,雖然許多人都愛護動物,但對於動物的照顧、觀念仍然有落差;透過循環的機制,一來能夠支持貓中途的經費,也能讓不是貓奴的民眾有機會幫助流浪動物。
「二次運球」創辦人之一林敬家表示,由於校園每學期都會固定汰換籃球,但卻籃球的材質其實可以有更多應用,因此大概半年1次與學校聯繫,目前約與20間學校合作;將廢籃球設計成為各種運動風格的手提包。
同樣也是以廢棄物製作手提包的「吳村工作室」創辦人吳婧溰表示,早期漁網用線與現在不同,很多已經遭淘汰不再使用,就算回收漁民也賺不了多少錢,因此想製成手提包;平均製成一個需要3至5天,「主要是前期清潔比較費工 」,未來希望能成為漁村特產。
另外也有業者以共享經濟的概念推出家電出租,民眾可以將家中用不到的電器用品登錄,供民眾租借。創辦人莊惠珺表示,大部分有意租借的民眾都是短期使用,或是對某項產品有興趣,希望能實際試用後再購買;而出租者也能藉此讓用不到的家電成為小額收入的來源。
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表示,展覽是與民眾實際生活相關,呈現零廢棄的升級模式、地方創生的故事等;台灣從民國86年推出資源回收4合1計畫,現在更希望從源頭減量,希望未來10年讓資源能夠循環、生生不息。(編輯:陳政偉)109090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