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學者研究中國與內亞情蒐 獲余英時人文研究獎

2020/1/9 12:24(1/9 14:0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9日電)2019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今天頒獎,共6名學者獲獎,其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暨歷史系博士候選人孔令偉研究探討中國與內陸亞洲間的情蒐、國際關係等,獲得博士論文寫作獎。

唐獎教育基金會每2年舉辦一次唐獎頒獎,其中中研院院士余英時為首屆漢學獎得主,余英時利用獲獎獎金委託中研院歷史及語言研究所舉辦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盼能獎助人文研究的年輕學者撰寫專書或博士論文,獎項包含專書寫作獎及博士論文寫作獎,今年共有6名年輕學者獲獎。

其中,在博士論文寫作獎部分,孔令偉研究探討中國與內亞之間的情報收集、國際貿易及國際關係。孔令偉告訴中央社記者,會想進行這樣的研究除了在大學時期研究滿蒙藏文文獻後想進一步了解中國與內亞間的互動,也受到余英時曾出版的「漢代貿易與擴張:漢胡經濟關係的研究」所影響。

孔令偉的研究論文時程涵蓋1697年至1921年,談到研究的困難,孔令偉指出,除了因解讀文獻要使用漢文、清代滿文,蒙古文,藏文等歷史文書的語言隔閡外,也因部分文書是由喇嘛讀書人用佛教詞彙所寫,因此也必須要有佛教知識,另外文獻資料分散各國,也是一大挑戰之一。

孔令偉指出,他目前的博士論文初步發現,過往學術界或者是中學、大學教科書都會提到清朝閉關鎖國導致落後西方而積弱不振,但若去看滿文蒙文檔案可以發現,很多文獻都與漢文文獻有相當大落差,當時的清朝對外其實有很深刻的認識,這相較於過去學術界對清朝想像很不一樣。

孔令偉也提到,論文也希望能從中探討有沒有可能以過去古代人思維模式來看到當代社會訊息化時代延續性。

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頒獎典禮今天在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一樓大廳舉行,中研院副院長黃進興表示,普通一般獎項都是給予資深研究學者,但余英時人文研究獎不同,是希望能鼓勵追求學術事業發展年輕人,獎項評審團跨文史哲3大領域,歷經約4個月才從40多名學者中評選出最後得獎者。

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則表示,一般國際獎項都是獎金全部給得獎人,但唐獎設計是新台幣5000萬獎金中4000萬給得獎人,另外1000萬由得獎人指定希望做什麼事情,得獎者可以捐給學術機構研究或是成立信託等,余英時則是委請中研院來辦獎。

陳振川表示,余英時提攜後進,提供部分獎金委託中研院史語所辦理「余英時人文研究獎」,具有很重要的傳承及推廣漢學意義,也讓「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和唐獎漢學獎相互輝映。

今年獲獎的6名學者除了孔令偉外,也包含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助理教授黃宣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劉欣寧、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劉瓊云、國立台灣大學歷史所博士候選人石昇烜及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候選人童永昌。(編輯:張芷瑄)109010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