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病童醫療決定陷兩難 醫籲別讓親權成侵權

2019/12/20 20:19(12/20 20:3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20日電)一名先天性腎臟萎縮的10歲孩童,歷經長期治療後感到相當痛苦,曾在查房醫師耳邊低語「可不可以不要再救我了」,但因母親堅持全力救到底,飽受急救帶來的痛苦。

馬偕兒童醫院兼任主治醫師張濱璿今天在馬偕醫院舉辦的「兒少自主與兒少保護研討會」中分享此案例,凸顯在醫療決定上,父母的決定可能是「親權」,也可能是一種「侵權」,會中集結醫療、法律、社工、教育、政策界討論國內外經驗及實務運作狀況。

馬偕兒童醫院醫務部主任邱南昌表示,比較大的孩子在面臨治療時,常有自己的想法與意見,而且不見得與父母想的相同,這些看似會成為治療的障礙,實際上並不是壞事,有些孩子經歷長久的病痛,對自己的病況甚至比家長有更深刻的瞭解,這時醫療人員以及照護體系應扮演孩子、家長間的橋梁。

兼具醫師、律師雙重身分的馬偕兒童醫院兼任主治醫師張濱璿說,就醫療面而言,不論治療與不治療都是一種「決定」,目前法規均未能要求父母對子女的醫療決定應優先考量「最佳利益」,醫療人員常迫於父母的要求,選擇了與孩子意見相反或較為痛苦的處置。

張濱璿建議,在做任何關於孩子的決定時,若孩子也有決定能力,應視孩子是否能瞭解所面臨的情況及決定的理由,父母應扮演輔助的角色,確保做出的決定不違背孩子最佳利益;萬一面對的是不具有決定能力的孩子,父母應以孩子的最佳利益為基石,以病童最佳生活品質及幫助為考量做出決定。

一旦有親權濫用的情況,社會應有類似家事案件的相關機制,醫療人員應有權力對病童做出最專業且符合最佳利益的選擇,才不會讓「親權」成了「侵權」。(編輯:管中維)108122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