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智能機器人 花蓮慈濟把關病患準確復健
2019/8/27 13:34(8/27 15:06 更新)
(中央社記者張祈花蓮縣27日電)花蓮慈濟引進上肢智能復健機器人,提供遠端、近端上肢關節復健「希望之手」及「智慧板」機具,協助中風、脊椎損傷等病人使用,提高準確復健強度與成效,每週可服務50人次。
花蓮慈濟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梁忠詔表示,智能復健機器人結合肌電圖即時回饋,有高強度、高重複性、目標導向訓練及多元回饋等效益,除了輔助完成復健動作,還可確認動作正確性,對照傳統物理性復健,相同時間內得到加倍以上的成果。
花蓮慈濟表示,這次共引進「希望之手」及「智慧板」各一台,屬自費項目,民眾可在復健科門診排療程。其中「智慧板」為全國第一台,「希望之手」國內也只有約5家醫院有,花東地區只有慈濟醫院引進。
合作廠商晁禾醫療執行長林昶霆,本身也是職能治療師出身,他說,「智慧板」針對近端上肢關節的肩膀與手肘訓練,「希望之手」則針對遠端上肢關節的手腕與手指訓練,透過人工智慧系統彙整病人復健資訊,讓醫療團隊能精準調整復健計畫,提升效果。
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因中風導致左半側偏癱的患者陳金鷹使用智能復健機器人2個月,他分享,復健機器人可透過螢幕即時看到施力狀況,知道自己是哪條肌肉在運動,讓他找回自己活動的方式,進度幅度都能輕鬆掌握,比過去復健更有效果。
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林俊龍表示,繼「行走復健機器人」之後,花蓮慈院再引進智能復健機器人,幫助病人復健重新找回活動能力,也讓花東地區突破地理環境的限制,接受到國際級的醫療服務。(編輯:孫承武)10808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