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老人肌少易跌倒 每週2次重訓可增肌

2019/5/25 08:43(5/25 10:1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銀回健康動起來2(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25日電)據統計,全台每10名老人就有1人罹患肌少症,增加跌倒致死風險。台大醫院針對60名肌少症老人進行重量訓練,12週過後肌肉量大增5%,顯然持之以恆的運動,是維持健康的良藥 。

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2018年3月底全台65歲以上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占比達14.05%,代表每7人就有1人是老人,宣告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如何維持老人家的健康、避免失能,成為政府重要課題。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韓德生表示,過去復健科醫師收治對象以神經疾病、中風、脊髓、腦傷、截肢等容易衰弱的患者為主,但他觀察發現,愈來愈多老人家和這些患者出現共同症狀,走幾步就氣喘吁吁、坐下去就站不起來,重點就在於「肌少症」。

韓德生說,早從上個世紀就有專家提出肌少症的概念,直到近年才漸漸受到醫界重視,他解釋,肌少症顧名思義就是肌肉量少的症狀,全台65歲以上老人平均每10人就有1人有肌少問題。

他表示,肌少症患者由於肌肉流失,患者行走時可能增加跌倒風險,嚴重一點可能連站起來都須他人幫助,患者經常合併有骨質疏鬆、關節方面的問題,一不小心跌倒就骨折、臥床,肌肉流失更快,陷入惡性循環;過去研究也顯示,比起沒有肌少症的老人,有嚴重肌少症老人的死亡率高出1倍以上。

為了瞭解運動對於老人家幫助多大,效果可以維持多久,韓德生從每年參加65歲以上老人健檢的1500人當中,找出60名有肌少、衰弱問題的老人家,展開為期24週的運動研究。

受試者平均年齡約75歲,其中男性23%、女性77%,體格中等,研究團隊將60名受試者分為2組,第一組先進行為期12週長輩常見的傳統運動,像是打太極拳、散步、跳舞等等的活動;第二組則是進行每週2次的重量訓練,包括踢腿、蹬腿、彎腿等訓練下肢肌肉。

12週過後,第一組的體脂肪、肌肉量有增有減,沒有明顯差異;第二組則有明顯進步,體脂率下降約35%、肌肉量增約5%、骨骼量也明顯增加。

接著改由第一組展開為期12週重訓,第二組則是進行傳統運動。到了第24週,第一組體脂、肌肉量、骨骼量也有明顯增加,但第二組幾乎退步到訓練前的身體狀態。

韓德生說,研究結果顯示,持續重訓確實有助肌少症長輩增加肌肉量和肌力,是最好的運動治療,可是一旦停止運動,肌肉量也會快速流失,先前所有努力恐付諸流水。

他強調,運動過後人體會分泌一種特殊的蛋白質,就像天然的複方藥物,有助抑制肌肉萎縮,並且分泌可促進血管新生、控制血糖以及腦神經再生的物質,因此運動不只能增肌減脂,也能讓身體更年輕、思緒更清晰,可惜這種蛋白質半衰期僅6到8小時,2、3天後就會全部消失。

韓德生呼籲,運動習慣最好從年輕時培養起,但即便是沒有運動習慣的老人家,只要持續運動,不僅能讓自己健康,避免跌倒、骨質疏鬆及臥床風險,也能減少就醫次數,減輕家人及社會負擔。(編輯:陳清芳/方沛清)108052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他是醫師病人更是教練 推廣銀髮運動翻轉老化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