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蘋果鳥瀕絕的草鴞 原來跟人這麼近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6日電)為保育俗稱蘋果鳥、猴面鷹且瀕臨絕種的東方草鴞,防檢局取消補助農地滅鼠藥等措施,林務局10月下旬首度追蹤野放的草鴞,發現白天棲息點靠近人類活動範圍,原來跟人這麼近。
農委會林務局今天召開「農田生態保育新視野」記者會。對於動畫片中常見外形搶眼的草鴞,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說,國內也有個台灣特有亞種,名為東方草鴞(Tyto longimembris),俗稱猴面鷹,是台灣已知12種貓頭鷹中唯一在草生地棲息繁殖的留鳥。林務局保育組組長夏榮生說,牠的臉像蘋果對切,又名蘋果鳥。
林務局保育組技士曾建仁指出,東方草鴞(簡稱草鴞)只有在苗栗、新竹少數縣市沒有被發現的紀錄,全台其他縣市幾乎都有人目擊,棲地在海拔500公尺以下平原及丘陵草生地,主食為鼠類等小型哺乳動物,因而常誤食滅鼠藥中毒死亡,近年來也常誤中鳥網被送救。
他說,因為草鴞生態研究不易,各國對其生態幾乎一片空白,為了保育,除台南市政府有救傷通報系統,林務局也跟農委會防檢局合作,105年度起取消農地滅鼠藥劑的補助,並公告自106年起禁止販售、使用加保扶等4種劇毒農藥,並已公告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此外,林務局並與台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合作,展開衛星發報器追蹤研究計畫,也委託生態導演萬俊明拍攝影片。
台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總幹事曾翌碩說,多數草鴞被救來自誤中農民為保護作物設的鳥網,或是軍方執行防鳥襲計畫發現的,調養後多順利野放,但其中77號重複被送救,因而發現其活動範圍可能不像一般留鳥固定範圍;10月下旬野放首隻繫上衛星發報器的草鴞,11月再野放、追蹤第2隻,揭密草鴞行蹤。
他說,分析追蹤獲得的白天棲息點發現,草鴞在野放初期,會在原地停留較長時間,熟悉適應後就開始向外進行較長距離的飄泊移動;但是白天的位置幾乎都在靠近人類活動範圍內的草生地環境,而牠的叫聲像蟲類鳴聲,若又不出聲,人類更不易發現,不知離這麼近。
他推測,草鴞白天棲息在經歷過人為耕種、整地或野火焚燒等地貌改變的草生地環境,可能是因為半裸露的草地有利白天睡眠的草鴞判斷周圍是否有蛇等攻擊性動物出沒;但是台灣有多少隻等更進一步資訊,需要持續野放追蹤,才能得知。
林華慶表示,農委會明年推動的「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路計畫」,將在草鴞活動社區推動友善農法,以利其生存。106122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