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行無心跳器捐 專家:可增3成器捐量
2017/10/5 20:21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5日電)衛生福利部醫事司明天將討論是否採行「無心跳器捐」。專家說,若可納入「無心跳器捐」,可望增加2至3成器官捐贈量,造福更多患者。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長李伯璋今天受訪時表示,現行器捐除了活體捐贈以外,還有「腦死判定」的器官捐贈,「腦死判定」雖然可保存較多器官,但判定過程有其難度,必須確定病人腦幹壞死,即便以呼吸器、葉克膜、藥物及先進急救設備,也會在有限時間內心跳停止。
李伯璋指出,腦死的病人因心臟、血液還在繼續跳動及流動,捐贈時可直接改以冰水供應器官,血液才不會在血管中凝固,不僅較不會使臟器受損,可用器官較多、器捐品質也較好。
不過,病人很可能因急性呼吸窘迫、面部重創等問題,無法走完腦死判定程序,加上判定腦死須由具判定資格的2名醫師完成,恐花費較多時間,若腦死判定遲遲無法完成,最後恐怕只能捐眼角膜,相當可惜。
李伯璋說,「無心跳器捐」則是等到心跳停止後才捐贈,但心跳停止以後血液就會凝固,時間一久很多器官恐無法使用,因此,必須在心跳剛剛停止的時候,就立即灌冰水,把肝臟、腎臟裡凝固的血液沖掉加以保存,但心臟及肺臟則無法捐贈。
他指出,每年腦死病人裡,約有一半是願意捐贈器官的,但是,其中又有一半無法完成「腦死判定」,若是未來面臨腦死判定未過、家屬也同意捐贈的情況下,可以加入「無心跳器捐」,可望增加2至3成器捐量,造福更多患者。106100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