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兒童腎病好發在3歲 觀察尿液早提防

2017/3/23 13:14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23日電)兒童慢性腎臟病有一半是因先天腎臟、泌尿道異常引起,好發年齡為3歲。醫師提醒,家長可觀察孩童尿液,若血尿、泡沫尿、臉色蒼白、體重減輕,都要注意。

根據「台灣兒童慢性腎臟病主因及現況趨勢」報告,兒童罹患慢性腎臟病的主因有51.9%是先天性腎臟及泌尿道異常、48.1%為腎絲球腎炎、1.7%為先天性代謝異常症或遺傳疾病,相較成人罹患慢性腎臟病主因多為糖尿病腎病變、腎絲球腎炎或高血壓大不相同。

高雄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邱益煊受訪時表示,推估台灣約有20萬名慢性腎臟病童。孩子出生後到3歲左右身體各器官漸趨成熟運作,兒童腎病若因先天性器官結構異常,好發年紀多在3歲。若是因後天感染導致腎絲球腎炎則平均好發年齡大多落在9至10歲。

邱益煊表示,兒童慢性腎臟病高危險群有分許多類型,最主要仍以先天性泌尿道異常因素佔大宗。根據研究,每800至1000名出生新生兒中,就有1名可能患有自體顯性多囊性腎疾病。

他說,台灣每12名新生兒中就有1名是早產兒,由於早產兒腎臟功能相較足月新生兒較不成熟,也是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群。第二常見原因是腎絲球腎炎,其中以紅斑性狼瘡性腎炎與巢狀絲球硬化症引起者為主,多以蛋白尿與下肢及眼皮水腫為主要臨床症狀。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如何觀察是否有腎病前兆,邱益煊表示,家長及兒童可採以下檢查方式,例如:血尿、泡沫小便、多尿、排尿有刺痛、頻尿、排尿不順暢或突然有尿意、尿液中有沙或雜質、尿量減少、腰痛、生長遲緩、面部蒼白或血壓高等,來觀察是否有腎病的前兆。

The Kidney Kid 腎臟超人健康飛行計畫今天在台北市中正區忠義國小起跑,將深入弱勢及偏鄉校園與北、中、南4家小學合作共同推廣「護腎三多計畫」。鼓勵學童多喝水、多運動、多吃蔬菜水果,從小建立健康生活習慣,教導偏鄉孩童了解腎臟相關的知識及保持腎臟健康重要性。106032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