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痛到像機器人被排擠 兒童也會關節炎

2016/10/26 20:31(10/26 21:1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26日電)18歲李小姐國小三年級就常關節發炎疼痛,也容易骨折,因行動不便還被同學質疑裝病,且一直到16歲才被確診是兒童特發性關節炎,接受治療重獲新生。

兒童特發性關節炎是兒科最常見風濕病之一,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兒童到青少年都可能發生。症狀包括關節疼痛、腫脹、紅疹、跛行、發燒、晨間僵硬等。

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葉國偉今天表示,家長普遍對兒童特發性關節炎沒有認識,當孩子關節痛、紅腫時,常以為是運動傷害或成長痛而不以為意。

葉國偉說,有些家長要帶孩子就醫,也可能不知道要看哪一科,最常被帶去骨科或找中醫、推拿或國術館。平均從發病到確診約延遲120天。

18歲的李姵瑩剛上大一,她從小學三年級就出現髖關節發炎、疼痛,且習慣性脫臼、長短腳,也常一動作就痛,無法走出教室,不能上體育課,甚至連簡單生活都無法自理,穿鞋襪、洗澡都要媽媽幫忙。

李姵瑩下午談到被同學另眼看待時忍不住落淚,她說,在學校因不能上體育課被指指點點,同學覺得她「怎麼這麼好都不用跑步」;但她不僅忍受生理痛苦,內心也很苦,很想像同學一樣跑跳,卻什麼活動都不能參加。有一次勉強自己參加活動,結果沒多久就又發作。

一動就痛讓李姵瑩行動就像機器人,發病多年反覆尋求中醫、國術館推拿、整骨,卻反覆發作,直到16歲到醫院檢查,才確診是兒童特發性關節炎。

葉國偉說,第一次看到李姵瑩時,她動作相當僵硬、不自然,就像舞者跳機器舞的動作一樣,「當時以為這病人是不是騙人,怎麼可能這麼痛?」,可見患者在生理病痛之餘還要面對很多外界的疑惑,對生心理都是負擔。

他表示,兒童特發性關節炎是孩童成長殺手,不清楚致病原因,台灣發生率為每年每10萬名小朋友約11名,男童比例比女童高,好發年齡約9歲。如果愈早發現,治療效果愈好,有機會可以治癒。但若拖著不治療,發炎嚴重會持續破壞關節,最後損及骨頭,甚至讓生長板提前閉合。

葉國偉說,16歲以下孩童若出現關節發炎伴隨紅、腫、熱、痛症狀,且影響到肢體活動,如走路一跛一跛,或關節疼痛、難以活動持續6週,且排除不是傷口感染、運動傷害、腫瘤等原因,就應提高警覺是否是兒童特發性關節炎。105102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