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噶瑪蘭族香蕉絲編織 花蓮登錄文資保護

2015/11/10 10:59(11/10 12:0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10日電)噶瑪蘭族的香蕉絲編織工藝是台灣原住民族各族中唯一具此技藝者,今獲花蓮縣政府登錄為「文化資產」傳統藝術類,成為又一項無形文化亮點。

過去物資缺乏,既有的編織技術,常因材料無著而被迫停頓,瓊麻的生長期有限,過了生長期,就沒有線材。噶瑪蘭人就地取材,運用一年四季都生產的香蕉,砍下來的香蕉幹,噶瑪蘭婦女將它撕成絲,成為織布用的線材,香蕉編織的工藝就此代代相傳。

花蓮縣文化局表示,日前召開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依文化資產保存法,通過將豐濱鄉新社村「噶瑪蘭族香蕉絲編織工藝」登錄為「文化資產」傳統藝術類別,成為花蓮縣第三個登錄的傳統藝術。前兩個分別為「布農族男子傳統服飾編織」、及「布農族音樂pasibutbut(小米豐收歌)」。

花蓮縣新社部落為噶瑪蘭族目前人數最多、最集中,且擁有香蕉絲編織技藝的老藝師最多者,經審議委員一致認為,是文化的承先啟後與智慧累積的高度表現。

花蓮縣文化局長陳淑美表示,噶瑪蘭族是目前唯一保留、使用香蕉絲編織的族群,也使得台灣原住民文化更加多元豐富。透過傳統工藝的登錄,進一步推動傳統藝術的紀錄與傳習,也將內蘊豐富的文化推廣予社會大眾,一同珍視這項文化瑰寶。104111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81